1. 如何设计习作教学过程.ppt
利用wps演示,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编辑、自定义动画、添加效果
2. 如何用头脑风暴法来设计语文作文教学
在中学写作课堂的教学中,“头脑风暴法”是很实用的教学方法。在运用头脑风暴法时应该先明确头脑风暴法的含义与原则,并且了解当下中学语文写作课堂的情况,这样才能根据情况因地制宜的使用头脑风暴法,使其达到最优效果。
关键词: 头脑风暴法 中学写作 应对措施
一、 头脑风暴法的含义与原则
如今在教学领域中使用头脑风暴法越来越普遍,头脑风暴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也被师生乐于接受。“头脑风暴”(Brain storm)的原意是指精神病人的胡思乱想,奥斯本(A.F.Osborn)借用并转意为思维自由奔放、打破常规、创造性地思考问题。①奥斯本将头脑风暴法定义为:一群人为了仕途解决某一特定问题聚在一起,畅所欲言,集广大智慧,这样的一种会谈技术。即在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下,与会者就某一个问题或主题,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头脑风暴法作为中学语文写作课堂中的一种教学方法还是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这是由于头脑风暴法的四项原则始终不变所决定的。
头脑风暴法遵循的原则是:自由联想原则、延迟评判原则、以量求质原则、综合改善原则。这四点原则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头脑风暴的顺利进行。第一条原则突出求异创新,这是智力激励的目标。第二条原则要求思维轻松,气氛活跃,这是激发创造力的保证。第三条原则追求创造性设想的数量,这是获得高质量创造性设想的前提。第四条原则强调互相启发、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和相互完善,这是头脑风暴成功的关键。②
二、 中学写作课堂的现状
如今的中学写作课,是学生不爱上,老师不知怎么上的阶段。如今在语文届颇有代表性的写作教学观“生活贫乏说”。就是学生的生活在制度化生存背景和应试教育机制之下,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展开不足而导致的扁平化。③最重要的是在当前的写作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与过程指导相交融的策略性知识教学。而这策略性知识教学恰恰是写作课“可教”的主要内容。
这种教学观是基于如下假设:造成学生写作困难的最根本原因,是学生生活的贫乏。这样就有了新的推论,要想解决学生生活的贫乏就要充实学生的生活。老师们为了充实学生的生活就必须要帮助学生获得可以写的生活内容,老师为了这一个教学目的,不得不制造写作内容来让学生们进行写作。经过归纳主要有三种形式:
1. 搞活动。这种课的程序是(教师)设计活动—(师生)组织展开活动—(学生)—写活动。
2. 设情景。 这种课的一般程序是:教师创设与题目相关的具体生活情境—学生体验(主要以情感体验为主)—(学生)记录体验或感悟。
3. 读材料。 这种课其实质是引导学生通过文字间接“体验”生活。④
上述三种写作课,我们分别称之为“用活动教”“用情境教”“用阅读材料教”。粗看一下,它们目的明确、手段正确,针对性强,但这禁不住推敲,仔细一分析,就会引起质疑:
1.学生真的会进入教师展开的活动中么,这个活动会给学生带来有用的写作内容么?
2. 学生体验情境后,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合理、清晰的表达么?
3. 读完材料后,学生会有共鸣么?
三、 头脑风暴法运用到写作课堂中
头脑风暴法实施的步骤是这样的:准备阶段、热身阶段、明确问题、畅谈阶段、筛选阶段。并且需要注意的实施要点教师要创造一个自由畅谈的气氛、要控制好时间、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学生在写作课堂中的压抑和拘束会随着头脑风暴法的实施而逐渐消解。头脑风暴法会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⑤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发言的次数也是比较多的,同学们的交流时全面的、经常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观点或意见都被认为是重要和有意义的,老师的权威变少,学生们的参与更多。学生们可以依据教师所给的事例或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沟通、交流等去独立探索,自行发现与掌握相应的规律和结果。下面我们就用头脑风暴法来解决上述的疑问。
1. 学生真的会进入教师展开的活动中么,这个活动会给学生带来有用的写作内容么?
教师遵循头脑风暴法的实施要点中的自由常谈的气氛,头脑风暴法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因为头脑风暴法要求的是小组讨论,并且每个成员都要求发言,这样就要求学生必须思考,必须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倾听他人的观点时,也会有所启发,提出新的见解。
2. 学生体验情境后,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合理、清晰的表达么?
当教师创设一个环境让学生体验其中,学生会有丰富的想象力来充实自己的作文内容。既然学生有充实的材料,那就只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缕清学生的内容层次,帮助学生组织简洁、明了的语言,这样一篇好的文章就会应运而生了。
3. 读完材料后,学生会有共鸣么?
老师千辛万苦找来阅读材料,本想给学生一个好的平台但是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束缚住学生思维空间,可能学生有更好的见解但因为材料的要求而束缚了思想。 但如果采用头脑风暴法的话,学生们的互相启发、思维碰撞,引发无限的遐想。这样老师的目的才真正达到了,学生也真正体会到了阅读材料的有用性。
四、 头脑风暴法在写作课堂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头脑风暴进行不下去、观点的数量不够、达不到教学任务。这些都是有可能的发生的,所以教师应该在这些情况发生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1. 当头脑风暴进行不下去时
一般来说,应该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有些同学发起言来滔滔不绝阻碍了其他人的发言并且在这时间会让同学失去兴致;还有一种是不擅于表达的同学说话条理不清,让人一头雾水。
我们作为教师,能做的就是在头脑风暴开始之前就制定好原则,让同学们明确头脑风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同学们也要严格遵守头脑风暴的规则。另外,对待寡言少语的学生,老师应该明确提醒学生在课堂中没有愚蠢的意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 当观点的数量不够,质量不过关时
观点的数量之所以会低产或低质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对头脑风暴这种教学方法比较生疏,在头脑风暴之前准备不是很充分。再有就是,学生已经习惯老师在课堂的讲授,缺少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教师应该提前把要讨论的问题或主题布置下去,并发一些资料给学生,或者是叫学生怎样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让学生对问题或主题有个充分的理解和准备,并给学生传授一些有效的经验。
3. 达不到教学任务时
如果课时够用的话,不妨多举行几次头脑风暴法。刚开始学生因为对头脑风暴法的不熟悉,很可能流之于形式,但如果多进行几次,学生会慢慢适应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尝试一下和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几种教学方法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3. 怎样写好记事作文 教案设计
作文教案:如何写好记叙文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设计思路】
通过本堂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具体细致的描写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掌握把文章写得具体细致的方法,使学生能根据中心需要,有选择、有主次详略地进行细写。
【教学目标】
1.根据中心需要,有选择、有主次详略地进行写作。
2.启发学生使用多种描写方法,使文章细致生动。
3. 学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教学重点】 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使用描写方法使文章细致生动。
【教学难点】 1.详略得当,突出中心思想。
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出示训练题目: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尤其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痛苦、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
①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激情……)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三、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什么叫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也叫“补题作文”,即将一个完全命题省去一部分,变为一个不完全命题,省去的部分由考生去补充完整,然后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作文。
◆半命题作文的命题方法:两条大路通罗马
一种是只有题目,没有其他说明或提示。如:《第一次 》,在这种情况下,作文题指向性比较明确,大家能自然地按题目指向去构思写作。
另一种是不仅有题目,还有其他的提示或说明,或提供一种情境,或提供一个思考方向与选择范围,指出在一定的限制。如我们本次训练的题目《生活需要 》,有一些提示和要求。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看清题目的说明与要求。半命题作文虽然提供了“填空”的自由,但题目本身就含有指向性,因此“填空”的内容就必须受限制,“第一次XX的经历”与“一次XX的经历”自然不同。何况题目的说明与提示更限制了我们构思的方向与选择的范围。所以说不管遇到怎样的题目,都需要我们看清要求,积极思考,充分调动生活积累,既不要让思想因题目的限制而失去了自由与灵性,也不能让思想“跑野马”而失去了方向。
◆一些写作技巧:
(一)开头点题定位
作文之前必须先看懂试题,领悟试题的要求,做到审题到位才能保证行文中的切题,从中考作文的要求来看,审题包括三审:审题目、审提示、审要求。
★一个漂亮的开头
作文时,应尽量言简笔利、一针见血,给人以“入题快”的好感。
古人说:“凤头,猪肚,豹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会使文章增加色彩,“凤头”的意思是“美”。要美,不能单纯认为就是词藻美,语句美,而是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也是美。常见的开头有以下几种:
(1)单刀直入,开门见山。
或揭示全文内容,或交待写作动机,或展现主要人物,或述说所记事情,均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如:
《爸爸的唠叨》“作业做好了吗?”“怎么还看电视?快去睡觉。”瞧,这就是我的爸爸--一位唠叨爱好者。爸爸今年才40多岁,可我却觉得爸爸老了许多,一件简单的小事就会唠叨半天。
(2)引用诗文,激发兴趣。
引用诗歌、名言、谜语、故事等,作为开头,犹如在文章中镶金嵌玉,不仅使文章熠熠生辉,而且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邓拓在《事事关心》一文中引用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作开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倒叙起笔,设置悬念。
这种开头的特点在于先将事情发生的结果交待出来,然后再写出事情发生的经过。
如《生活需要微笑》在人们的生活中,大都免不了坐公交车的“命运”,更何况我这样一个中学生。每天都要乘40分钟来一趟的3路汽车。本来一下拥上十几人的公交车已经很挤了,加上人们手里提的东西,尤其是学生的鼓鼓的书包,就更成了“饱和”状态,面对这些,我从来只是微微一笑,因为我就是从这公交车上找到了一丝微笑,懂得了生活是需要微笑的。
(4)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
人物的活动,总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自然环境,而特定的环境气氛,对刻画人物性格又起着烘托作用。如:习作《家长会前后》
“天蒙蒙亮,就下起了雨。雨势甚猛,打得房顶劈啪作响,透过雨雾,只见窗前一棵树上的枝丫在风雨中摇晃不定。唉,谁能知道,那风风雨雨正是我的坏兆头呢?我的心忐忑不安,就像那摇摇摆摆的枝丫。”
(5)不合“常情”,引人兴趣。
“至爱亲情历来是人们所愿意称道的,人们乐于称颂那些至高无上的伟大的爱。不过,似乎鲜有人可以发觉到来自”谎言“的爱。我就有一个爱”说谎“的外公。”
无论哪种方法,最重要的是开头要用简洁文字尽快点题、入题,最忌讳语言罗嗦、拖沓,入题慢,离题太远。
★一个鲜明、突出的中心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这个“意”,即文章的立意。所谓立意,就是确定写作的思想高度。古人又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如何做到主题鲜明?
(1)扣题的词句要多次出现。如《生活需要微笑》
(2)抒情议论点题。
如:自此以后,我逐渐明白了感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它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人与人的纽带。
突然间,我仿佛明白一个道理--原来感激别人,自己也会快乐啊!
从此,我学会了感激,并逐渐喜欢上了频繁使用“谢谢”这个词,这不仅因为它可以拉近我和别人之间的距离,也因为可以陶醉我们的心灵。所以如果有人问我:“生活需要什么?” 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生活需要感激!”
(二)中间承上详写
★ 一个曲折的情节
清代诗人袁枚说过:“贵直者人也,贵曲者文也。”意思是说,人品好,好在率直上,若是处处圆滑,则让人生厌;作文,以曲径通幽、婉曲圆转为妙。“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在情节安排上要有起伏。
为了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抑扬之法则是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使文章收到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效果。
★一份真挚的感情
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作文一旦失去了真情实感, 就好像一个人患了贫血一样,将会显得苍白无力。俗话说:“言为心声。”只要感情发自心灵的深处,作文就会感人。
★一条清晰的线索
确立线索:记叙文常常有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显得情节紧凑集中,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文章内容条理分明,文章结构有条不紊。
A、可以人为线索 B、可以物为线索 C、可以事件的特点为线索 D、可以“意”(中心)为线索:如《生活需要微笑》,以“生活需要微笑”这个中心为线索。E、可以“感情”为线索。
此外,还可以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等。
(三)典型事例的安排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注意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让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化。
(2)不平均使用笔墨,应当详略结合。一般至少有一件事要详写。
(3)多个典型事例的安排上应注意衔接、过渡。通过什么方式来组接这些事例也要注意技巧。
(四)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五)把文章写生动细致的公式
具体形象=步步追问+想像延伸+局部细写。
运用演示:下面是一个概括性极强的句子,试用上面的“细写公式”把它修改成具体形象的描写句。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1)步步追问:
①“小”到什么程度?
②怎么个“瘦”法?
③穿得怎么个“差”法?
(2)想像延伸、局部描写(略)。
(3)用“细写公式”把句子改为: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四)自然过渡与衔接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五)结尾照应深化
(1)照应开头,点题收尾,在结尾时不妨再回头看看开端,寻找与之相应的句子,点题后尽快收尾。
如:冬天还未完全过去,空气中夹着阴冷,天刮着小风。卷着细小的砂石,眯路人的眼。我拖着疲累的身子来到学校。对于一个考生来说,今天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期末成绩即将在今天发布。
遮住阳光的云在不知不觉中散去,太阳毫不吝惜的将阳光洒到地上,墙上,身上,心上。温温的,暖暖的。这使我猛然惊觉:春天到了。
(2)归拢全文,点题升华,以一两句凝练紧缩句提炼主旨,迅速收尾。
(3)巧用省略,留下余味。快速梳理一下文中的材料,找出自己较为欣赏的语句--能体现主旨的,作为结束语,然后添加省略号,给人以言尽意长之感。
如:听到这句话,我忽然感到心中无比的震撼和快乐――姥姥啊!是你关怀了我的生活,也同样是你,让我真正的意识到了关怀的意义,懂得去关怀别人!
我停住脚步,阳光普照在我的身上,也再次温暖了我的心田…
板书:怎样写好记叙文
1.添换要素:时、地、人、事、因、果
2.注重描写:情、景、人(言 行 神态 心理)
3.添加细节:情趣盎然,性格鲜明
4.赋予深意:小中见大,激浊扬清
http://www.789zx.com/jazx/ywja/sjb/qx/201106/75972.html
4. 初中作文课教案及教学设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
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广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教材重点才重要,其它知识就不重要.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写教案时,主要考虑这样几类知识常常是学习的难点:①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②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③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阐述的知识.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⑥数学知识运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难的知识.3.组织教材,选择教法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来组织教材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不论是那一种结构都必须围绕中心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贯穿重点,确定讲解的层次和步骤.同时,在选择教法上,还必须充分重视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4.设计数学程序及时间安排对于上课时如何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新授课的内容如何;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难点;最后的巩固小结应如何进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时间问题,都应在编写教案前给予充分的考虑.5.设计好板书、板画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板书的设计可以从钻研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
5. 如何设计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学教案
试论小学语文作文的体验式教学 【摘 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指出“写作要感情版真挚, 力求权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把学 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摆在首位。纵观小学作文现状,学生的体验并 没有在作文中得以很好体现,情况不容乐观。极少关注学生的生活 体验,忽视对学生体验的激活及情感的引领,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 机和活力。本文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探 讨,力求为语文教学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体验式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 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把学生的独特 感受和体验摆在首位。纵观小学作文现状,学生的体验并没有在作 文中得以很好体现,情况不容乐观。极少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
6.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
小学生入门写作主要有两大困难:一是“写什么”?(选取写作材料),二是“怎么写”?(写作方法与技巧)。作为入门应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然后才能讲究写作技巧,因为前者是基础,好比河水之源,如果没有源头,哪来涓涓细流乃至滔滔长河?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入门”阶段。由于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文,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的组词、造句还讲得过去,但作文中的取材仅限于转抄和编造。这样发展下去是不妥的。其一,学不会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其二,一旦养成习惯,会使思维懒惰,思路狭窄,材源枯竭,影响其思维品质、智力、心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作入门解决材源问题呢?我们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要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生活中的作文材料很多,但生活中的人、事、情和景,初写作文的学生往往缺少“抓”和“写”的意识,需要老师或家长的点拨、揭示加指导。如我校去年元旦前夕要召开文艺晚会,布置同学们自带小红花,可老师没教过花的做法,有一位家长教会了他的女儿做红花,当这位小学生带着红花上学时,同学们求她帮助,她帮同学们做红花。事后,有的同学表示送她小“礼物”。虽然她喜欢小“礼物”,但是没要。老师知道这件事后,就指导她把这件事写成作文《我帮同学做红花》。由于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她写成的作文,内容充实,还挺有思想的。 二、给孩子创造积累写作材料的条件。平时,学生只能天天重复着“家中——路上——学校——路上——家中”的过程,生活的范围有限,所以学校和家长应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领孩子去公园、野外等见世面,领略和感受积极的、丰富多采的社会和自然生活。但要有益于教育孩子,其中一项便是为写作文积累材料。例如,在今年暑假中,某家长带他的女儿去野外捉蝈蝈,临行前布置了写作要求,让她注意观察和记忆。回来后,她写了作文《捉蝈蝈》,较生动地写下了捉蝈蝈的过程和动作,很有情趣。 三、给学生讲些直接感受不到的作文材料。受生活的地点、环境等条件所限,有许多素材是学生直接看不到、得不到的,却是可写的。这类材料需老师及家长的讲述,指导课外阅读等进行积累。有一位学生家长在去某沿海城市出差回来时,给他的孩子带回来许多“礼物”,如:各种贝壳、小(海)石头、小纪念品等。女儿最喜欢那串珍珠项链,她认为很贵。其实仅几元钱,使她很惊奇。这位家长抓住时机,向她讲了珍珠的人工养殖以及我国海上育珠事业的过去和现在,鼓励她以此为材写成作文《爸爸送我的礼物》,既训练了写作,又进行了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四、要让学生学会剪辑原有的写作材料。固然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是小学生入门写作的主要材料,但不要因此束缚他们的自我发挥和想象,而是要让学生们学会将已有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剪辑、必要的取舍。有一位学生游过秀水公园后,在写《我爱秀水公园的美丽风光》草稿中提到“在草丛中捡到一只死去的蜻蜓”,这是真实的,但对文中的“美丽风光”起了削弱作用。老师对此进行了指导,经过修改,学生的作文是:“我走上拱桥向东望去,湖面上是一片荷花和荷叶,交映相辉。叶面上的水珠儿在阳光照射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忽然一只红蜻蜓飞来,落在一支卷着的荷叶上,我想起了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一小小的剪辑,使作文增加了艺术性。总之,老师及家长应相互配合,共同创造条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生活,获取并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入门写作时,感到“材”有源头滚滚来。 小学生初学写作的三个放开 小学生初学写作,就像刚学步的孩子,走得摇摇晃晃,颤颤巍巍,甚至摔跤,但父母总是大胆放手,不断鼓励,终于孩子会走了,并且走得稳稳当当。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像父母呵护刚学走路的孩子一样,学生就都会作文,也都愿意写作文了。但事实上,我们的老师在学生作文刚起步时就设置了很多的障碍,提出很多的要求,结果学生越写越不会写,越写越不愿意写。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对“好作文”定了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恰恰忽视了学生的性情、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结果,由于人为地拔高,不断地限制,作文越教越死,学生越学越怕。 实际上,小学阶段,应大胆地“放”,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不拘一格。
7. 浅谈如何有效设计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意义学习
浅议如何进行初中作文分层教学作文在初中语文中考试卷中占有“半壁江山“,可谓是作文写得好,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初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尤其是初一作文写作主要是建立在小学作文的模仿写作基础上上,虽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和朦胧的写作意识,但是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要想让学生尽快摆脱小学时的幼稚模仿模式,建立自己的成熟写作模式,从而真正会写作文,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浅见:首先,对学生进行归类,并根据学生现有的作文水平以及所处类别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分类的依据多种多样,根据学生兴趣的有无可以分为有兴趣的和没兴趣的,有兴趣的还可以分出兴趣较高的和兴趣较低的;根据学生的知识面宽窄可以分为知识面宽广型、知识面狭窄型;根据学生的书写的水平可以分为美观、工整、基本工整、潦草:根据学生对于作文题目的理解程度可以分为透彻型和肤浅型;根据学生对于文章的结构的把握上可分为写作结构完整型、结构不完整型;根据作文内容的充实程度可以分为内容充实型和内容空洞型等等。对学生分出类别以后,一定要与学生沟通,既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处类别的培养目标,又要打消学生“我是不是不好的学生”“老师是不是不想看我的作文”等等顾虑。我对于我班学生在开学时就采取在不做任何辅助讲解的情况,布置一篇作文,根据学生的最真实作文水平进行分类。然后以此进行作文指导。当然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分类也不是越多越好,分类的标准要既有代表性,又要有针对性;既不可为了达成分类这种形式而进行分类,走形式;也不要让分类的标准过于模糊,将不同问题类型的学生放在一类,降低教学的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的第一篇作文,给每一个学生进行准确定位,确定类别,并根据学生在以后的表现适时做出调整。其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指导,重在提出改进意见,定期进行检测并及时反馈。在确定好学生的作文大致水平之后,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比如对于知识面比较狭窄的同学就要鼓励他多读文章多积累;对于书写较差的学生可以要求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字,争取潦草的写到基本工整,基本工整的写到工整,工整的写到美观;对于文题理解不透彻的学生可以多出一些题目,让他研读,训练理解,培养能力;对于结构写不完整的可以让他看一看一些典型的首尾呼应的文章,以增强对于文章的整体概念;对于文章内容空洞的同学自然要建议他首先是多积累素材,其次是要善于运用手中的素材。例如关于作文的细部处理上,我的教学心得是文字与情感上的“简单——复杂”的辩证处理上,细节描写是要把“简单的语言复杂化”,就是在细节上详细描写,不惜笔墨;情感上的处理应做到“把复杂的情感简单化”,即是用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情感表示出来,尽量使用短句,情感表达要清晰、语句要简短。在进行了指导并提出改进意见后就要结合学生的后续习作情况进行具体讲评,根据学生每一次作文的情况制作一个记录薄,将学生每次的进步和存在情况进行记录并结合学生的作文及时给与反馈,争取做到摈弃缺点,固化优点。还可以结合期中期末的考试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阶段性检测,并根据检测的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改进或是努力地方向。需要提醒的是讲评时要注意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切忌挖苦讽刺。再次,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适时调整学生的类别,让学生始终都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生作文水平的进步也是不断表现出来的。当学生能有效完成前一阶段的培养目标不再适合原有类别的培养目标时,就需要对学生及时进行调整培养类别,使学生自始至终都有明确的阶段性努力目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水平的评价可以借助于大型阶段性考试的检测结果,如期中、期末考试。这样的考试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检测可能更科学、更合理、更准确。也可以根据每周的作文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每个月进行一次调整。但是最好不要频繁的调动,以免适得其反。 有关潭州教育的问题,可以使用以下服务:向TA提问
8. 如何设计初中作文教案
例文
每时每刻,都在看着身边的人的离开。
每时每刻,都在恐惧着身边的人的离开。
我想说,如果
你们要走,那么为什么一开始要进入我的世界?
我想说,如果你们要走,那么为什么信誓旦旦和我说要温暖我。
最喜欢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有心能知,有情能爱,有缘能聚,有梦能圆。
年轻的情怀,喜欢一个人,爱一朵花,其实并没有错。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
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只要爱过,喜欢过,珍惜过,就是美丽的。
一辈子,就做一次自己。这一次,我想给你全世界。
这一次,遍体鳞伤也没关系。这一次,用尽所有的勇敢。
这一次,可以什么都不在乎。但只是这一次就够了。
因为生命再也承受不起这么重的爱情。愿意为你丢弃自尊,
放下矜持,不管值不值,不管爱得多卑微。
我爱你,没有什么目的。
我只是个爱痴人说梦的孩子
带着稚气的嗓音对于脏话出口成章
我总是幻想些不切实际的东西然后不停磕叨着
被嘲讽一番话还继续一个人自我安慰
常常一个人能对着某一处傻笑
笑的趴倒在桌上不顾形象的颤抖
没有人能猜透我的心里
其实我拥有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很久以前学会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很易懂爱而假装不爱。
多年以后懂得了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是娱乐
不爱假装成爱。
9. 浅谈如何做好作文教学的课前设计
组织教材,选择教法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设备内条件来组织容教材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不论是那一种结构都必须围绕中心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贯穿重点,确定讲解的层次和步骤.同时,在选择教法上,还必须充分重视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10. 如何指导完成一篇习作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分享彼此成长的故事,记录生活中难忘的瞬间。
2.指导学生把内容说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表达和评价中清楚如何写好本次作文。
【教学重、难点】把内容介绍得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激情导入,自由练说
1、师:“人生总会有许多第一次,翻开我们成长的书本,一页又一页,记载着我们童年的点点滴滴——第一次迈出蹒跚的步伐、第一次背着书包上学校、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远门……不同的第一次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但无论怎样都是那样的令我们难以忘记。”(板书:难忘的第一次)
在你经历过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的第一次是哪一个?为什么它让你忘不了?
生谈。(四至五个)
2、老师发现同学们回忆起自己的第一次的经历依然是那样津津有味,下面请你选择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回忆事情的经过,回想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试着说一说。老师给大家提两点要求:(1)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2)再说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讲清楚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板书:事情写清楚表达出感悟)
生自由练说。
二、交流分享,相机指导
1、小组交流
刚才老师发现有许多同学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小伙伴交流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一个同学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他有没有讲清楚事情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受,有不清楚的可以适时提问。好,开始吧。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聊得真热烈,谁愿意把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与全班同学分享?
指名交流(在他发言时其他同学要用心听,看他是否将事件过程讲清楚了?讲述中是否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悟,有哪些好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评价时要强调的有以下几点:1、事件叙述的完整2、借鉴了课文的表达感悟的方法,结合生活实际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3、能从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给人更真实的感觉。
三、读写结合,明确习作要求
师总结:同学们不仅听得用心,还谈出了自己的感受、看法。是呀,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通过刚才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描述,老师也感受到这些“第一次”的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这难忘的第一次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好吗?本次习作是一次命题作文,题目是《难忘的第一次》,请打开书看习作要求,看看要我们做到哪几点?(生答师板书)
把事情写清楚就是要按事情发生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可以借助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感受。
明确了要求,开始动笔写吧。
板书:
难忘的第一次
事情写清楚
要写出感悟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讲评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作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并会运用标准对照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2.通过评讲,欣赏同学们文章中的美点,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通过评讲,让学生了解自己写作中的不足,知道如何弥补,进而逐步改进。
重点:会运用标准对照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难点:运用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他人的作文。
一、总结习作
1、再次明确习作要求:本次习作是一次命题作文,题目是难忘的第一次,还记得本次的习作要求么?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并相机板书事情写清楚,要写出感悟,)
2、总结感受
在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后,老师非常感动、也很高兴,从大家的文章中,我感到经过小学将近六年的学习同学们都积淀了自己的学养,并能用心感悟生活。这节课,我们将针对同学们的习作进行讲评。
二、佳作欣赏
1、出示佳作,集体欣赏
这篇作文是本次作文中优秀习作之一,想听么?用心听老师读,在这篇文章中你最欣赏那一部分?觉得那个地方很好?同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学生评价,明确这篇习作将事情的的经过写的非常具体,能够从心里、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表现当时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并借鉴课文中表达感悟的方法,能结合具体事件把得到的启示写清楚,
2、出示片断,讨论修改
这是咱班另一位同学的习作,它记述了第一次骑自行车的经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习作的一个片断,(师读片段)你觉得这个片段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要求学生通过修改了解如何通过修改将过程记录清楚)
三、精益求精
1、明确修改的作用
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我们认识了叶圣陶先生,他为肖复兴详细修改的作文更是令我们记忆犹新。有人请教叶圣陶先生怎样修改作文?叶老说:“再念、再念、再念。”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谈)
师:“是的,好的文章词句,是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无数次修改才得来的。”
2、明确修改标准
那么针对本次习作,你觉得应该从哪方面来修改?
明确修改标准:1、字词句:错别字、用词得当、语句通顺、是否存在病句。
2、内容:事件过程叙述清楚,完整,将感悟写清楚。
3、表达:能够从心里、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表现当时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3、小组合作修改
下面就依据这些标准,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也可以向自己的组员求助。
4、展示修改的内容
老师感受到大家都很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你觉得自己哪一处修改得很好,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你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
生交流
四、总结讲评
在这次习作中,同学们把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希望同学们能继续用自己的笔描写多彩难忘的生活。下去后可以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可以将习作上传到我们班的班级博客上,与更多的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