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看到了什么,校园的树木教学反思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然而,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看到了什么》是三年级科学的第一课,这一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由“看”到“观察”,经历了什么变化?两者又有何区别?这是这一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我首先从照片引入,请孩子们“看”照片,将看到的事物告诉老师。老师在同学们进行回答的时候,做好记录。由于照片所包含的信息量不是很大,孩子们很快就没有新发现了。于是,我顺势引导他们回忆在生活中看到的大树,这些树长什么样?树上有什么?树的周围又有什么?这时,大家又活跃起来,谈到很多照片上没有的东西。同样,老师在同学们进行回答的时候,应做好记录。这样,黑板上就有两块对比鲜明的板书,从照片上看到的信息量很小,而同学们回忆的信息量非常大。由此引导学生意识到,必须“观察”实物。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
当他们了解了观察的对象应该是现实存在的事物后,我继续提问:“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由学生的肯定回答,引出“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最后,再强调一下观察时应遵循的顺序。应该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
我发现,三年级的小朋友的科普知识量比较大,这可能是由于现在的家长会有意识的增加孩子的课外阅读量有关,但是科学研究方法却了解的很少。然而,科学方法的学习需要知识记忆和实践练习才能掌握,学生又往往会觉得无聊。这种矛盾就需要老师来协调。例如,不单单是观察大树,用更多的图片和小盆栽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②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学反思
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继续研究动物。
二、展示学生观察记录表。
学生上讲台,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表,汇报自己的发现。
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4、师生共同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