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学古诗时,要求学生根据诗意绘画,这种做法好吗
我觉得非常的好,这样能让学生好的理解诗词的真正含义,同时开拓了学生的空间思维,提高课堂的气氛。
❷ 古诗画鸡舞蹈教学视频
徐志摩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❸ 《画》古诗的全解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实际上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画上的花,无论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而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 静境 ”, 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
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
(3)古诗画教学视频扩展阅读:
作品评价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
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把画景于实景对照描述,显示了画的形神兼备。
❹ 美术老师留了一个古诗词配画的作业,让我们画完后在班上演讲解说自己的画(1分钟)。我画的是《江雪》,
四周的山连绵起伏,没有了飞鸟的踪影,所有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有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四周显得十分安静
❺ 唐代的孟浩然的古诗画的视频
《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专年属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❻ 古诗题竹石↘画视频
题竹石画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专东西南北风。
这首属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❼ 与古诗有关的水粉画教学
只要谱得好,和古诗的韵味能相得益彰那就是好上加好了。我曾经听过一首《别董大》的,觉韵味甚是绵长,对这首诗的体验都感觉上升了几个层次。
❽ 古诗《画》这首诗讲的是一幅什么画。画上有什么
古诗《画》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典型的中国画。画中有山、水、花、鸟。
原诗:
《画》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释义: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8)古诗画教学视频扩展阅读:
王维这首《画》。
远看山有色,为什么要远看?苏轼《题西林壁》中写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大自然中,人是十分渺小的,只有远看,才能看清山的全貌。
山是什么色?出生在南方沿海地区,对山的认识不多。多年游览名川大山,发现山有很多种,有连绵起伏的,有层峦叠嶂的,也有拔地而起的。青崖狂客更愿意相信,王维所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的群山环绕。李白有诗云“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何等壮阔。
近听水无声,山水,山水。山和水是分不开的。有山就有水。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有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也常常被物理教学引用,以说明运动的相对性。
王维说,“近听水无声”,从侧面反映,王维认为这水是应该有声的。水本无声,是谁流动撞击到不同的物体才发出了声响。所以,王维看到的不是静止的湖光山色,而是活跃灵动的山间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