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北京立交桥的教学设计

北京立交桥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12-23 08:38:09

① 课文北京立交桥中的比喻句

是不是这篇课文啊?

久居北京的老城墙附近,孩提时曾跟小伙伴们一次次踏过那颤巍巍的、透过桥板缝就可窥见浊流的护城河桥,到离城墙不远的乱坟岗子或农家柴草堆去捉蛐蛐儿。也曾遇到难得的机会坐上昆明湖的小船,穿过那汉白玉砌成的玉带桥。头一次见到著名的卢沟桥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在宽阔的长长的桥面上欢叫着来回奔跑,一时顾不上去数那桥栏上据说永远数不清的石狮。
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那会儿做梦也没梦见过陆地桥、路上桥。
1974年,复兴门立体交叉桥,一种我从没有见过的陆地桥,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特意跑去一睹它的丰姿。啊,壮丽,雄伟!双层桥面,落差间隔达5.5米;上层桥面,东来西往的车辆任意奔驰;下层桥面,南去北走的车辆畅通无阻;四条匝道把上下两层桥面巧妙地联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错落相连并行不悖的交通网。
在桥上凭栏下望,忽然意识到:旧日的桥的概念似该修正了。眼前这桥,不就同水、同河脱离关系了吗?
1978年,京华大地上又出现了第二座横跨车流人流的桥—阜成门立体交叉桥。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昭苏万物的春风里,一座又一座立交桥,犹如雨后春笋。
1979年9月28日,建国门立交桥竣工通车;1980年8月20日,东直门立交桥竣工通车;同年9月20日;东四北十条立交桥竣工通车;翌日,德胜门立交桥建成;9月30日,安定门立交桥建成;12月22日,当时全国最大的立交桥—西直门立交桥建成。
一座一座,长虹飞架。去年一年,全市就建成大型立交桥13座。1984年建成的三元桥,占地26公顷,含三条干道、三座钢筋混凝土桥、五座栈桥、八条地下人行通路,规模不能不说是宏大了,全部工期只用九个半月。外国一些专家都感叹:“即使在发达国家,这种建设速度也不多见。”
十年间,长虹飞架遍京华。目前全市大型公路立交桥、公路铁路立交桥已达61座。
你去看吧,驻足那一道道长虹之畔,徜徉于桥区的草坪园景之中,你会发现,它们各有各的造型,各有各的姿态。
建国门立交桥是苜蓿叶式,宛如一片巨大的苜蓿叶。碧绿的草坪、连片的鲜花簇拥着它,犹如一个巨大的花篮,轻托着搭在上面的十字飘带。从低处仰望大桥,四周的高层建筑似乎也矮了几分。
西直门立交桥与建国门桥风格迥异。顶层机动车车道是圆形转盘;中层非机动车道是椭圆形转盘。整个空腹转盘桥外径东西长140米,南北长95米,比工人体育场的足球场面积还要大。凌空鸟瞰,有人说它犹如满月,有人说它好似盘龙。
矗立在京都东大门的三元桥,又别具风格,开阔、舒展、豁亮。尽管三环路、机场路、京顺路三路在这里交汇,但它却没有偏重往立体发展,而是向宽广铺开,路向八方放射,桥向八方伸展,气势宏大。桥开阔舒展,绿化设施也开阔舒展,总面积达7.5公顷。布置成圆形、矩形等几何图形的四座街心公园里,栽有松柏,植有鲜花,立着雕塑,置着座椅,俨然一座立体公园。
坐落天坛东路与南外二环、南护城河交汇处的玉蜓桥,更加壮美。它是桥群组成的。八座跨河桥,六座匝道桥,四座通道桥,三座铁路箱涵,组成一个庞大的桥的系统,建桥总面积是三元桥的两倍多。造型别致,一座座桥,组成一只巨大的振翅欲飞的蜻蜓,仿佛是刻意创作的超大型艺术雕塑。桥下静静的流水,桥区棵棵绿荫晃动的国槐、白杨,片片流翠的草坪,团团姹紫嫣红的月季,构成一幅巨大的工笔画“玉蜓图”。
一座一座说不尽。每座都是一件艺术品,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字的诗,给首都增添了不尽的景观。
不少人还清晰地记得,当这道道飞虹不曾出现在京华大地时,在这些平交路口,早晚行车高峰时那一锅沸粥般的情景:汽车,组成长蛇阵,像迈不开步的老妪,一步一步挪;嘀嘀嘀响个不停的喇叭声,嘟嘟嘟冒个没完的汽车尾气,使人本来就焦烦的心更添几分焦烦;愈聚愈汹涌的自行车流,就像冲破堤坝的洪水,漫溢到路口的每块空间。那会儿,飞遍京城的汽车司机,在这些地方指挥交通的民警,天天乘公共汽车经过这些路口的乘客,谁没有过一两段痛苦的历程,谁没目睹过那不大不小、令人哭笑不得的场面?疏浚一次堵塞,有时竟长达几个小时;被长久地困在车上,人往往憋不住尿;在牛王庙路口,一个指挥交通的民警,竟在混乱中的车轮下殉职。
这种路口堵塞现象人们给起了个生动的名字:“动脉栓塞”。'
立交桥改变了这一切。长虹飞架之处,昔日的交通堵塞长蛇阵不见了,红绿灯偃旗息鼓了,人流、汽车流、自行车流自成体系,互不干扰,“大道通天,各走一边”,纵情地行,痛快地跑,何等地顺畅、惬意!
路—都市大动脉;立交桥—动脉栓塞通。岂止是动脉栓塞通呢,人们还说它是:
—跨越时间的桥。
—节油养车的桥。
—保障安全的桥。
如果是的话
比喻句是: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昭苏万物的春风里,一座又一座立交桥,犹如雨后春笋。
2、建国门立交桥是苜蓿叶式,宛如一片巨大的苜蓿叶。碧绿的草坪、连片的鲜花簇拥着它,犹如一个巨大的花篮,轻托着搭在上面的十字飘带。
3、凌空鸟瞰,有人说它犹如满月,有人说它好似盘龙。
4、造型别致,一座座桥,组成一只巨大的振翅欲飞的蜻蜓,仿佛是刻意创作的超大型艺术雕塑。
5、桥下静静的流水,桥区棵棵绿荫晃动的国槐、白杨,片片流翠的草坪,团团姹紫嫣红的月季,构成一幅巨大的工笔画“玉蜓图”。
6、一座一座说不尽。每座都是一件艺术品,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字的诗,给首都增添了不尽的景观。

② 阅读《北京立交桥》及答案

1、建国门立交桥:苜蓿叶式,犹如一个巨大的花篮,轻托着十字飘带。西直门立交桥内:顶层机动车道容是圆形转盘,中层非机动车道是椭圆形转盘。如满月,似盘龙。三元桥:开阔、舒展、豁亮。
2、不能去掉。这只是仰望大桥给人的感觉,四周的高层建筑并没有矮,如果去掉,就不符合事实了。
3、桥开阔舒展,绿化设施也开阔舒展 矗立在京都东大门的三元桥,又别具风格,开阔、舒展、豁亮
4、比喻 排比 总结上文,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 以前小学语文课本上学的 (北京立交桥)在北京现在的什么地方

在北京

④ 非常安静,北京立交桥,辛勤的耕耘,色彩缤纷,分别为什么短语

非常安静,北京立交桥辛勤的耕耘,色彩缤纷,为什分别为什么短语辛勤的耕耘,他们这是有一个是一个名词,还有一个是呃逆人的写法

⑤ 求《北京立交桥》课文全文、出自何课本以及出版社

初中语文第三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⑥ 《北京立交桥》的全文

是不是这个阿,我费了好大劲才找到的,多加分阿
久居北京的老城墙附近,孩提时曾跟小伙伴们一次次踏过那颤巍巍的、透过桥板缝就可窥见浊流的护城河桥,到离城墙不远的乱坟岗子或农家柴草堆去捉蛐蛐儿。也曾遇到难得的机会坐上昆明湖的小船,穿过那汉白玉砌成的玉带桥。头一次见到著名的卢沟桥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在宽阔的长长的桥面上欢叫着来回奔跑,一时顾不上去数那桥栏上据说永远数不清的石狮。
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那会儿做梦也没梦见过陆地桥、路上桥。
1974年,复兴门立体交叉桥,一种我从没有见过的陆地桥,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特意跑去一睹它的丰姿。啊,壮丽,雄伟!双层桥面,落差间隔达5.5米;上层桥面,东来西往的车辆任意奔驰;下层桥面,南去北走的车辆畅通无阻;四条匝道把上下两层桥面巧妙地联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错落相连并行不悖的交通网。
在桥上凭栏下望,忽然意识到:旧日的桥的概念似该修正了。眼前这桥,不就同水、同河脱离关系了吗?
1978年,京华大地上又出现了第二座横跨车流人流的桥—阜成门立体交叉桥。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昭苏万物的春风里,一座又一座立交桥,犹如雨后春笋。
1979年9月28日,建国门立交桥竣工通车;1980年8月20日,东直门立交桥竣工通车;同年9月20日;东四北十条立交桥竣工通车;翌日,德胜门立交桥建成;9月30日,安定门立交桥建成;12月22日,当时全国最大的立交桥—西直门立交桥建成。
一座一座,长虹飞架。去年一年,全市就建成大型立交桥13座。1984年建成的三元桥,占地26公顷,含三条干道、三座钢筋混凝土桥、五座栈桥、八条地下人行通路,规模不能不说是宏大了,全部工期只用九个半月。外国一些专家都感叹:“即使在发达国家,这种建设速度也不多见。”
十年间,长虹飞架遍京华。目前全市大型公路立交桥、公路铁路立交桥已达61座。
你去看吧,驻足那一道道长虹之畔,徜徉于桥区的草坪园景之中,你会发现,它们各有各的造型,各有各的姿态。
建国门立交桥是苜蓿叶式,宛如一片巨大的苜蓿叶。碧绿的草坪、连片的鲜花簇拥着它,犹如一个巨大的花篮,轻托着搭在上面的十字飘带。从低处仰望大桥,四周的高层建筑似乎也矮了几分。
西直门立交桥与建国门桥风格迥异。顶层机动车车道是圆形转盘;中层非机动车道是椭圆形转盘。整个空腹转盘桥外径东西长140米,南北长95米,比工人体育场的足球场面积还要大。凌空鸟瞰,有人说它犹如满月,有人说它好似盘龙。
矗立在京都东大门的三元桥,又别具风格,开阔、舒展、豁亮。尽管三环路、机场路、京顺路三路在这里交汇,但它却没有偏重往立体发展,而是向宽广铺开,路向八方放射,桥向八方伸展,气势宏大。桥开阔舒展,绿化设施也开阔舒展,总面积达7.5公顷。布置成圆形、矩形等几何图形的四座街心公园里,栽有松柏,植有鲜花,立着雕塑,置着座椅,俨然一座立体公园。
坐落天坛东路与南外二环、南护城河交汇处的玉蜓桥,更加壮美。它是桥群组成的。八座跨河桥,六座匝道桥,四座通道桥,三座铁路箱涵,组成一个庞大的桥的系统,建桥总面积是三元桥的两倍多。造型别致,一座座桥,组成一只巨大的振翅欲飞的蜻蜓,仿佛是刻意创作的超大型艺术雕塑。桥下静静的流水,桥区棵棵绿荫晃动的国槐、白杨,片片流翠的草坪,团团姹紫嫣红的月季,构成一幅巨大的工笔画“玉蜓图”。
一座一座说不尽。每座都是一件艺术品,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字的诗,给首都增添了不尽的景观。
不少人还清晰地记得,当这道道飞虹不曾出现在京华大地时,在这些平交路口,早晚行车高峰时那一锅沸粥般的情景:汽车,组成长蛇阵,像迈不开步的老妪,一步一步挪;嘀嘀嘀响个不停的喇叭声,嘟嘟嘟冒个没完的汽车尾气,使人本来就焦烦的心更添几分焦烦;愈聚愈汹涌的自行车流,就像冲破堤坝的洪水,漫溢到路口的每块空间。那会儿,飞遍京城的汽车司机,在这些地方指挥交通的民警,天天乘公共汽车经过这些路口的乘客,谁没有过一两段痛苦的历程,谁没目睹过那不大不小、令人哭笑不得的场面?疏浚一次堵塞,有时竟长达几个小时;被长久地困在车上,人往往憋不住尿;在牛王庙路口,一个指挥交通的民警,竟在混乱中的车轮下殉职。
这种路口堵塞现象人们给起了个生动的名字:“动脉栓塞”。'
立交桥改变了这一切。长虹飞架之处,昔日的交通堵塞长蛇阵不见了,红绿灯偃旗息鼓了,人流、汽车流、自行车流自成体系,互不干扰,“大道通天,各走一边”,纵情地行,痛快地跑,何等地顺畅、惬意!
路—都市大动脉;立交桥—动脉栓塞通。岂止是动脉栓塞通呢,人们还说它是:
—跨越时间的桥。
—节油养车的桥。
—保障安全的桥。

⑦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
2、能力目标:
①、让学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②、通过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认知目标:
①、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北京》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中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为读者介绍了首都北京的美景:北京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在那有庄严美丽的天安门;宽阔肃穆的天安门广场;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雄伟、庄严的天安门;现代化建筑立交桥;名胜古迹、风景优美的公园和新建的高楼大厦。由于学生年龄小,大部分孩子从未到过北京,因此,理解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因此,要全面地了解北京,对于孩子们来说有难度。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我采取的相应对策是充分运用国际互联网、校园网中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括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对象分析
首都北京对于在校学生,尤其是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几乎都没去过。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对北京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但可喜的是,本班学生从一年级便开始接触计算机,到了本学期已熟练地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及上网浏览、查询资料等计算机操作技能。基于这一有利前提,在教学中采用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到http//bjkj网站中,浏览查寻相关资料;复制图片摘抄文字;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在word中制作电子板报;推选出一位导游向游客解说景点的方法,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从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教学策略一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通过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让学生更直观、更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当北京风景以及风俗民情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受北京的伟大、美丽,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
2、教学策略二
提出任务、自主上网学习。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学习任务:①从“天安门”、“立交桥”这两个景点中,任选其中的一个,到http//bjkj这个网站中,浏览查寻相关资料;②复制图片摘抄文字;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在word中,制作电子板报;④推选出一位导游向游客解说你最喜欢的景点。
3、教学策略三
查询信息,制作电子板报。在查询信息阶段,充分利用校园网中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老师所提供的资源目录和网站中自由、大胆地搜索查询相关的资料。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校园网上收集到的资料按一定要求,分工合作,在word中制成一份电子简报,并用自己的话把它介绍出来。学生在协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教学策略四
展示、评价电子板报。在学生完成他们的电子板报制作后,组织全班同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通过制作电子板报掌握了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完成了意义建构。
这时,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广播功能,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生的典型案例,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进行讲评。在讲评中主要从学生的口头表达、电子板报中所涉及到的写作方法、词语的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的电子板报进行点评,这样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5、教学策略五
查询资料,拓展延伸。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在课的最后,让孩子再到网站中查寻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公园和大厦。网站以图文、影像相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有关北京的各种信息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习到了课文中无法获得的知识。
五、教学媒体设计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 何时作用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文本 天安门、立交桥 复习旧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导入 新课做准备
多媒体文本 本节课学习任务 学习第2、3自然段 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上网学习
HTML 有关北京的网站 学习第2、3、4
自然段 学生在网站中自由、大胆地搜索、查询相关文字、影像、图片资料。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把网上收集到的资料在word中制成一份电子简报,让学生在协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多媒体网络 学生自主完成的电子板报 展示、评价
电子板报 在学生完成电子板报的制作后,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广播功能,组织全班同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通过制作电子板报掌握了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完成了意义建构。
媒体播放器 抒情的钢琴曲 配乐朗诵全文 在音乐的伴随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
六、教学过程 设计与分析◆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
师:上节课,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儿初游了北京,已经领略到了北京美丽的景色。下面,谁来说说我们主要游览了哪些地方?
课件出示以下文本内容:天安门立交桥
二、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
1、师: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这两个地方美丽的景色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轻声地读课文的2、3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把它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优美词句,有感情地朗读。
3、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出示学习任务:
师:经过作者的这一番描写,再加上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读,老师感到北京更美了。现在,北京已经成为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有更多的人想了解北京。你们愿不愿意当小导游把北京天安门和立交桥的景色介绍给他们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在这两个景点当中任选一个,与自己的学习伙伴一块合作,上网访问http//bjkj这个网站,查找有关的资料,复制图片、摘抄文字;然后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在WORD当中制作成电子板报;最后推选出一名小导游把北京美丽的景色向游客们描述出来。下面请你们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开始上网学习吧!
课件出示以下文本内容:①上网浏览查寻相关资料,网址:http//bjkj;②复制图片摘抄文字;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电子板报;④推选出一位导游向游客解说。
四、查询信息,制作电子板报:
1、学生寻找学习伙伴,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开始上网查询资料,在WORD中制作成电子板报。
(向学生提供教师自制的有关北京的网站)
2、小组推选小导游,在组内试说。
五、交流反馈:1、师:哪位小导游愿意向大家介绍天安门的景色呢?
A、小导游根据制作的电子板报向游客介绍。
B、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C、组员补充。
D、相机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2、师:除了美丽的天安门以外,北京的立交桥也非常漂亮,哪位导游愿意来介绍一下北京的立交桥。
A、小导游根据制作的电子板报向游客介绍。
B、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C、组员补充。
D、相机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网络对全班同学广播典型的案例。
六、配乐朗读:
1、师:北京的景色实在太美了,而小导游们精彩的讲解更让我们领略到了北京的无穷魅力。下面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再把课文的2、3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
2、全班配乐朗读。
媒体播放优美的钢琴曲。
七、拓展延伸:
1、师:北京除了我们今天游览的这两个景点之外,还有很多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你们想去看看吗?那就请你们再到网站中去查询有关的资料。
2、除了课文上介绍的内容外,你还从网站中了解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向学生提供教师自制的有关北京的网站)
八、教师总结:
刚才小导游们在网站中,查询到了很多有关北京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和公园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请小导游把你们在网站中看到的、听到向游客们介绍,好吗?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
应用分析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导入 新课做准备。

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来体会北京的美。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欲望,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这一环节也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环节,教师把所要讲授的内容隐含在任务中,其目的就是给学生一个确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电脑屏幕上出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学习课文内容,避免了盲目性。
任务的驱动让学生进入了学习情景,在查询信息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从网站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成电子板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小组内的解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这一环节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传输、广播的功能,向全体学生提供某组学生的典型案例。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进行讲评。在讲评中主要从学生的口头表达、电子板报中所涉及到的写作方法如“对比、假设、拟人”、词语的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的电子板报进行点评。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通过制作电子板报掌握了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完成了意义建构。
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使全体学生沉浸在北京美丽的景色当中,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在课的最后,让孩子再到网站中查寻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公园和大厦。网站以图文、影像相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有关北京的各种信息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⑧ 求北京立交桥的介绍

我只随便说一说我所熟知的:
1、北京第一座立交桥(立体交叉桥)是复兴门桥,修建于专1978年,分四个匝道属,极大地缓解了西二环路与长安街的交通压力

2、北京第一座三层立交桥是西直门立交桥,修建于1980年,上层和中层是环岛,中间为中空,该立交桥缓解了西北二环的交通压力,该桥已于2001年拆除,改建新桥,而新桥的效果远远不及80年的老桥,被称为“世界上最难走的桥”

3、北京第一座大型立交桥是三元桥,修建于1984年,分为6个匝道,横跨东三环路、香河园路、东外斜街,是去往机场、顺义、密云的交通要道

4、南二环路最大的立交桥是玉蜓桥,修建于1992年,横跨北京南护城河、南二环路和天坛东侧路

5、北京第一座连体立交桥是月坛北桥和月坛南桥,修建于1993年

6、北京大规模修建立交桥的时期有三个:第一个是在1992年,当时是西厢工程、东厢工程,也就是北京外城环路(外二环路)工程;第二个是在1996年左右,当时是三环路全立交改造;第三个是2001年-2005年,主要是四环路、五环路、六环路部分、西外大街等路段的全立交改造

⑨ 关于《北京立交桥》的片段短文

5.1978年,京华大地上又出现了第二座横跨车流人流的桥—阜成门立体交叉桥。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昭苏万物的春风里,一座又一座立交桥,犹如雨后春笋。

1.第一段的两处加括号语句对于写北京巍峨雄伟的立交桥的作用是什么?
2.本文是一篇通讯,是记叙文,但在以上所引的段落中也有说明性质的语段,请你找出来,说说它的作用

⑩ 《北京立交桥》阅读题答案

1.文中“它们各有各的造型,各有各的姿态”的作用是(总领全文)
2.文中用“一片内巨大的苜蓿叶容”比喻立交桥,主要表现的是(C)
A.立交桥的规模 B.立交桥的装饰
C.立交桥的造型 D.立交桥的结构
3.“一座一座说不尽”和“每座都是一件艺术品”分别说明了立交桥的什么特点?
“一座一座说不尽”说明了立交桥姿态各不相同的特点。
“每座都是一件艺术品”说明了立交桥均建造设计美观的特点。
4.如果把本文分成几个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总—分—总式结构】

愿对你有所帮助!
【采纳前,请将问题分类改到教育科学,多谢合作】

阅读全文

与北京立交桥的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