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教版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说话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用多大的声音”,教材通过三幅图创设了三个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说话时有时候需要大声,有时候需要小声。教材中用两个问句激发了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学生在探究“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表达习惯。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重、难点) 3.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大家看,他叫聪聪。和他打个招呼吧! 生:(兴奋地)聪聪,你好! 师:聪聪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聪聪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聪聪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知道! 师:呀,你们都知道啊!快来说一说吧! 生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 生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师:看来,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用多大的声音”。(板书口语交际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将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发现在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从而自然地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Ⅱ 口语交际·该怎么办教学案例及反思
俗话说“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由于小学生对于生活中交际细节的回忆往往是零碎的,不能够鲜活生动地再现出来。而情境体验却可以帮学生再现生活交际的场景,把过去活生生的东西反映在大脑中,根据经验合理地运用思维,形成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世界里,充实而愉悦地走一遭,交际的情感被诱发,交际的欲望被点燃,心灵在快乐地舞蹈,语言在美丽地绽放。就容易达到境存情自生,情动而辞发的佳境。所以,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境。李吉林老师曾经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由此可见,“情”与“境”同构共生,是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创设情境,角色体验”这个舞台,努力做到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学听学说,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
特别要注意的是,口语交际课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提高,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教学时,遇到突发事件和内容预设过多的情况,宁可压缩内容,也不要减少时间,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听、去说、去评,从而达到提高他们交流与交际水平的训练目的,将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
Ⅲ 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只有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才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参与互动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动力才会增强,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的体验。《我该怎么办》是口语交际课,主要围绕着本组单元讴歌“亲情”这个主题而设计的,主要是训练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讲述出劝说爸爸妈妈的好主意,懂得学会帮助父母做家务活和乐意做家务活是关心体贴长辈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倾听能力、模仿能力和交际能力等等。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真正会做家务的不多 ,对做家务活不太熟悉。因此我在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在家里学习做一些家务活,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你自己最会做的家务活的名称卡片,上课时,我这样设计: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你会做哪些家务事?把你准备好的家务活名称卡片拿出来跟大家说一说好吗?然后把卡片贴到黑板上。于是学生都很踊跃上台贴和讲:
扫地 洗碗 洗菜 拖地 洗袜子 叠被子 洗手绢整理床铺 收衣服 擦窗 炒菜 洗窗帘 整理书包
……
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利用学校外的资源,让家长参与到自己的孩子学习活动中来,帮助学生识字。二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不单是教会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还把识字与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运中学习巩固汉字,达到了新大纲要求:小学教育要“多认字,早阅读”。同时课堂上,轻松的游戏或活泼的比赛活动,不但可以减少课程的紧张气氛,还可以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表现欲,因为创设宽松、自由、信任的口语交际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交际的自信心。
但也发现,程度较差的学生由于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合作学习时仍有不同反映:性格外向、爱说话的会以好的学生为榜样,在模仿中能较快的学会,尝到一些成功的喜悦。较内向、平时语言表达较差的学习则比较被动,发言声音小,交流的内容简单,合作的效果不理想。可见,小组中学困生的问题如何解决将是下一阶段探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组成员必须研究找出进一步实施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