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晨钟暮鼓笑红尘,青灯黄卷看人生。心性自然…
我记得我有个朋友,当年念书的时候觉得自己看破红尘,吵着闹着要去出家隐居。后来去找一个老师父指点,说是自己看破红尘了,老师父对他说:“你才多大,未曾经历红尘,哪算看破红尘呢?”
如果你真的看破红尘,我是真的不劝你,但你得保证自己具备如下条件:
1、你不是因为尘世的艰难而选择修行的。
尘世中生存固然辛苦,但修道就一定轻松吗?修行修行,本身就是辛苦的,如果你连这样的辛苦都选择去忍受,为什么尘世中的苦你就受不了呢?
2、你在社会中入世的修行已经圆满毕业。
在社会中你是个合格生,方有出世的资格。出世是高境界,如果连入世这种低境界的入门试炼都无法经历,我很怀疑你能修行出结果。古来有道行的上师大德,均是在入世体会完人生百味后,方才出世,这样他出世后对于尘世和道学的理解反而更深刻。
3、你是因为对道学的潜心,而非工作学习上的懒惰才选择修行的。
这个我不多说,现在有的年轻人贪图安逸,工作不求上进,只捡轻松的来……这话越说越重我就不说了,你懂的。
4、你能保证不伤害家人。
以伤害家人为代价的修道,不修也罢,无论道教佛教,都是要存有一颗慈悲之心方可修行。心中半点念及亲人的慈悲之心都没有,能修什么道呢?
如果你以上四点都能做到,便去修道吧,你能修成正果的。
Ⅱ 请问佛教晨钟暮鼓全部歌词内容!万分感谢
《晨钟暮鼓》
歌曲袭原唱:刘清沨
填词:梵文
谱曲:梵乐
和声:顾小曼
歌词:
愿此钟声超法界
铁围幽暗悉皆闻
闻尘清净证圆通
一切众生成正觉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
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峨眉山银色界
大行普贤愿王菩萨
南无普陀山琉璃界
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
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2)晨钟暮鼓教学视频扩展阅读:
《晨钟暮鼓》是梵音歌者刘清沨个人第十八首佛乐经典作品,这首音乐背景大气恢弘、听觉上却不失温婉细腻,缥缈意境。同时令人深省,亦是延续其一贯梵乐灵动的风格,这首经典佛乐作品被称誉为“殿堂级”巨作,歌曲收录于2017年8月的专辑《晨钟暮鼓》佛乐大碟中。
刘清沨,中国创作型青年歌手、梵音歌者。1991年5月16日生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被誉为:90后情歌小王子。
16岁时以电台嘉宾主持身份接触娱乐圈,2008年以一首《新在心里从此永远有个你》歌曲走红,2012年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2015年创作《曾经拥有的那些年》、《梵音大悲咒》等歌曲广受关注。
Ⅲ 晨钟暮鼓的敲法及唱法,钟声偈。谢谢!
1、晨叩钟偈
(口白)
闻钟声 烦恼轻
智慧长 菩提增
离地狱 出火坑 愿成佛 度众生
唵伽啰帝耶莎婆诃(三遍)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一字一叩)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一字一叩)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叩钟)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祇获法身(叩钟)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叩钟)
将此身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叩钟)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叩钟)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叩钟)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叩钟)
令我早证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叩钟)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叩钟)
南无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叩钟)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叩钟)
南无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叩钟)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叩钟)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叩钟)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叩钟)
南无峨嵋山银色界大行普贤愿王菩萨(叩钟)
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叩钟)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叩钟)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南无华严海会佛菩萨(一字一叩钟)
南无三洲感应护法韦陀尊天菩萨 (轻鸣三声)
2、暮叩钟偈
(口白)
愿此钟声超法界 铁围幽暗悉皆闻
闻尘清净证圆通 一切众生成正觉
唵伽啰帝耶莎婆诃(三遍)
洪钟初叩 宝偈高吟 上彻天堂 下通地府(叩钟)
上祝诸佛菩萨光照乾坤 下资法界众生同归一乘(叩钟)
三界四生之内各免轮回 九幽十类之中悉离苦海(叩钟)
五风十雨免遭饥馑之年 南亩东郊俱瞻尧舜之日(叩钟)
干戈永息 甲马休征 阵败伤亡 俱生净土(叩钟)
飞禽走兽 罗网不逢 浪子孤商 早还乡井(叩钟)
无边世界 地久天长 远近檀那 增延福寿(叩钟)
三门镇靖 佛法常兴 土地龙神 安僧护法(叩钟)
父母师长 六亲眷属 历代先亡 同登彼岸(叩钟)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叩钟)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叩钟)
南无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叩钟)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叩钟)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叩钟)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叩钟)
南无峨眉山银色界大行普贤愿王菩萨(叩钟)
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叩钟)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叩钟)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一字一叩钟)
南无当山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圣众菩萨(轻叩三下)
1、“晨钟暮鼓”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可以用来形容寺院僧人的生活。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也指古时(汉魏除外)城内的报时法。
2、此集之“叩钟偈”,保持传统寺院叩钟时的仪规。晨钟响起,愿一切众生出离火坑;暮钟响起,愿幽冥众生闻钟脱苦。
钟,大叩声彻云霄,不叩销声匿迹。在行脚人生的旅途中,人人都是红尘的行者,都需要有一座钟,敲醒我们心头的迷思,不再困守围城。佛教中晨钟暮鼓,并不是晨击钟、暮击鼓。而是早晨先鸣钟、次击鼓。晚上则先击鼓、后鸣钟。
早晚二时所击的鼓,称作"晓鼓"和"晚鼓"。在寺院里,大殿前的左、右两方为钟、鼓楼,分别安置钟、鼓,称为"左钟右鼓"。 于晨暮击钟敲鼓,以警僧众当勤精进,慎勿放逸,经云:洪钟震响觉群生,声遍十方无量土。
3、"钟楼" 俗称钟撞堂、钟堂、钟台、钓钟堂。为七堂之一。梵语犍稚,译曰钟,又曰磬。寺院为报时、集众而敲击的法器。《增一阿含经》曰:'阿难即升讲堂,手执犍稚,并作是说:我今击此如来信鼓,诸有如来弟子众者,尽当普集。尔时复说此偈:降伏魔力怨,除结无有余。露地击犍稚,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响音,尽当云集此。佛教寺院早晚叩钟一百零八响,寓意众生能脱离一百零八种烦恼,又钟声能令三恶道众生暂时息苦,故寺院僧众不吝慈悲,早晚叩钟。叩钟的时候唱念叩钟偈,一句一叩,以祈愿受苦众生听闻钟声之后,能够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
“晨钟暮鼓”音乐调查及探析-【维普网】
叩钟偈_网络
Ⅳ 晨钟暮鼓指的是什么
晨钟暮鼓,汉语成语,拼音是chén zhōng mù gǔ,意思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回。
成语解释答
词性:由两个偏正短语“晨钟”与“暮鼓”组成,而“晨”、“暮”相对,“钟”、“鼓”相近,可谓极妙。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成语出处
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白话释义
唐.李咸用《山》诗中:“朝钟暮鼓不到而已,第二个孤云长挂情。”
(4)晨钟暮鼓教学视频扩展阅读:
成语典故
古人划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分别以地支(子丑寅卯)序之,每个时辰相当于今日的两个小时。以圭表或铜壶测得时辰,便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
但鼓声传的范围有限,齐武帝( 483 年- 493 年)时,为使宫中都能听见报时声,便在景阳楼内悬一口大铜钟,改为只在晚上击鼓报时,首开先河。为了使钟声传播更远,除了铜钟越铸越大之外,还建较高的钟楼,与鼓楼相对,朝来撞钟,夜来击鼓。
因为“晨钟暮鼓”这个词条,谐音:臣忠目古,很多人以为寺庙是早上敲钟晚上敲鼓。其实不然,不论早晚,寺庙都既要敲钟又要击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钟后击鼓,晚上是先击鼓后敲钟。这是询问了寺庙的高僧后得知的。
Ⅳ 有一部武侠电视剧里面主任公叫晨钟暮鼓
《魔界之龙珠》
Ⅵ 如何打好寺院晨钟暮鼓,打鼓的节奏,点扳有没有
余闲怡趣诗语弄,王明帝圣千古颂。晨钟暮鼓热情拥,曦辉耀照温馨种。晨钟暮鼓: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Ⅶ 晨钟暮鼓什么时间
晨钟是指早晨5:00~7:00的这段时间,暮鼓是指晚上5点到晚上9点的这段时间。
Ⅷ 佛教中讲究“晨钟暮鼓”,每次敲击几下
早晨先钟后鼓,晚上先鼓后钟。
早晚的钟都是108声;
鼓不按次数计算,边敲鼓边默念心经,一遍为一个单元。总共三遍。
Ⅸ 晨钟暮鼓定时声是钟鼓楼的故事吗
到过沈阳故宫博物院的人都知道,故宫有“十大镇宫之宝”,其中最为壮观的是一座金代的“交龙纽大钟”。这座“金代大钟”通高一百二十五厘米、口径一百二十厘米、厚十二厘米、重六千斤。钟上有蟠结双龙纽,口缘波曲,钟身铸有凸起方块条纹,厚重而朴素,铜质纯净,鸣音洪亮,声闻数里,堪称奇物。
..金代大钟
当然,大钟的身世也非同一般。公元999年,北方辽兵大举伐宋,将关内乐寿县觉道寺里的寺钟作为战利品运回中京大定(今内蒙古宁城),赐给了当地的感圣寺。1121年,金兵伐辽,大钟毁于战火。大钟的生命本已就此了结,谁知三十年后,金朝皇帝却下令重铸大钟。令人不解的是,这口大钟历经金、元、明三朝五百多年后,竟然从内蒙昭乌达盟宁城县的感圣寺“出走”,出现在千里之外的辽南盖州城。1621年,努尔哈赤夺取辽东之后来到盖州巡视,有人便将大钟作为礼物献给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认为大钟是先朝遗物,十分珍视,先是把它带回辽阳,迁都沈阳后,大钟又随他来沈阳安家。1637年,皇太极将大钟悬挂于钟楼之上,亲自给大钟命名为“盛京定更钟”。如此坎坷的经历,难怪故宫要把它当做“镇宫之宝”了。
金代大钟来到盛京城,悬挂的地方不是故宫,而是在城内四平街(今中街)一端的钟楼。而且,按照“钟鼓齐鸣”的古制,需一个大鼓与它为“伴”,架在四平街的另一端的鼓楼上,两者遥相呼应,成为盛京城内一大景观。
提起钟鼓楼,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坐落在北京、西安等古都中那一座座高大的古典建筑。其实,在中国古代,遇事常击鼓鸣钟。在不同场合敲击钟鼓声不同,其用意也不同。凡为架鼓挂钟而建筑的楼,叫钟鼓楼。而几乎凡是有城的地方就有钟鼓楼,而且多数是两楼分立,左钟右鼓排列,即钟楼在东、鼓楼在西。因有报时、传令、报警的功能,钟鼓楼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城市设施,也是亘古相沿的文化传承。
..鼓楼
明朝初建沈阳中卫砖城时,城内只有两条“十”字交叉的大街。
皇太极将国号改为“清”后,将沈阳城扩建成“井”字街,营造了规模宏大的盛京都城,钟鼓楼是新都城不可缺少的内容。在皇宫后最繁华的四平街(今中街)两端,气势宏大两座犹如孪生姐妹的高大建筑耸立起来,东为钟楼(位于福胜门内大街,即今天朝阳街与中街交口),西为鼓楼(位于地载门内大街,即今天正阳街与中街交口),两楼相距五百八十余米,两座楼的建筑,均为正方形底座,坐北朝南,高两丈有余。东西南北四面各设孔门,台顶四周有女墙和垛口,台中是两层楼的大亭,亭下竖立碑志。孔门担负沟通四面街路的任务,行人车马可从楼下穿过。钟鼓二楼并不奢华,但雄踞壮观,与八座城门、四座角楼等盛京城垣及宫廷建筑遥相辉映,搭配得浑然一体。
古时没有钟表,中国使用的是天干地支法计时,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夜则分为五更。白天一般不用报时,只是到了晚上大约7点钟的时候,才开始击鼓鸣钟。报时也需按固定的程序进行,一般都是在击鼓鸣钟的同时,各城门敲钟响应。沈阳城由于有八座城门,所以报时的时候也比较复杂,敲锣是按照大东、小东、大北、小北、大南、小南、大西、小西八门的顺序依次响应,才算完成一次报更。对此情景,清末著名诗人缪润绂在其《沈阳百咏》中曾有“钟打谯楼第几更,八关接续听锣鸣。狺狺中有谁家犬,吠入深宵不断声”的描述。
钟鼓楼上的钟与鼓恪尽职守,伴随着最后一更的敲响,城门缓缓打开,喧闹的一天又开始了。城外的人们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蜂拥而至,井字街头熙熙攘攘。那些推车挑担者,进城后直奔钟鼓楼,那是通往繁华的四平街的必经之道,钟鼓楼下的四座连通四街的孔门把人们引入闹市。于是,便有了“人从碑下走”这道风景,钟鼓楼在当时成了这座古城的号令台。
..钟楼敕建碑
除了报时功能之外,20世纪初,钟鼓楼还被赋予了一项特殊的功能——通报火警,人们根据“东三西四南五北六紧七慢八”的钟鼓声就可以判定发生火灾的城门方位。
与大钟相比,鼓楼的大鼓似乎并无特别之处,只是鼓面直径在六尺左右,整张牛皮找起来遇到了不少麻烦。据说,为了击鼓,单是鼓槌就有一丈长、三寸多粗,没有点力气都拿不起来,更别说敲了。
岁月悠悠,钟鼓二楼转眼间已成陈迹。由于妨碍交通,1931年少帅张学良下令拆除。因年代久远,大鼓早已破损无存。如今幸存下来的那口巨大的铜钟,仍然回音袅袅,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的沧桑与辉煌。
钟鼓楼虽己不复存在,但许多美妙的传说仍然在民间广为流传。
不报五更当年,清太宗皇太极登基坐殿之后,盛京城已经颇具规模。八大城门巍峨壮观,井字大街四通八达,皇宫宝殿雄踞当中。处处蟠龙玉风,雕梁画栋,一派金碧辉煌的宏伟气势。可是皇太极却总是闷闷不乐,原来,这漂亮的方城竟缺少个报时用的钟鼓,未免有点美中不足。偏偏这时出了一桩巧事。这年夏天,浑河突然涨水,水势之大,前所未见。这天,住在河边的老百姓忽然发现从浑河上游冲下来两个黑乎乎的玩意儿,远远望去,看不清是什么东西。这两个黑玩意儿却越漂越近,直到近前,才发现是两口沉甸甸的大钟。只见这两口大钟,一个凹边,一个凸边,原来是一对母子钟。这时,几个身强力壮、水性好的小伙子吆喝着跳进水里,七手八脚地把那口母钟捞了上来。
..钟楼
可是等他们再想跳进水里捞那口子钟时,却发现水势越来越大,子钟己被冲得越来越远了,众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消失了踪影。后来才知道,那口子钟竟然漂到了辽阳。这件事很快便传到了朝廷。皇太极闻听大喜,急忙派人用平板车把母钟拉到了大政殿,同时下令:招聘全国的能工巧匠,马上在四平街东头建座钟楼。不出三月,钟楼便建成了。挂钟那天,盛京城里张灯结彩,鞭炮齐鸣。这口大钟红绸披挂,上结蝴蝶扣,放在一头由黄牛拉着的平板车上。这头黄牛即将被宰杀,其血涂抹大钟,称之为衅钟。在高脚香案旁,经过一番隆重的“衅钟”仪式之后,大钟便被郑重地挂上了钟楼,命名为“盛京定更钟”。
皇太极终于了却了一桩心事。没有想到这天夜里却做了一个十分奇怪的梦:先父努尔哈赤骑着一匹黄骠马,气喘吁吁地向他跑来,劈头说道:“我儿,你可千万记住,为父当初跟玉皇大帝商借盛京这块宝地时,说的是三更借,五更还呀!如今你要悬钟报时,千万不要打五更。一旦报五更,必将天塌地陷,我大清江山也将毁于一旦!我儿切记,万万不可报五更呀!”皇太极一觉醒来,吓出了一身冷汗。奇怪的是,老巴克什额尔德尼、达海也做了同样的怪梦。皇太极冷汗直流,当即传旨:钟楼报时,千万不得报五更。胆敢违旨者,满门抄斩,株连九族。从此以后,钟楼报时,从来不报五更。后来,皇太极又在四平街西头修建了一座鼓楼,两相映衬,便有了“晨钟暮鼓”之说。盛京城由此更为壮观了。
半夜钟声清朝年间,盛京城里有位姜老山在钟楼下开茶馆,茶馆整天茶客满堂,买卖兴隆。
一天早上,姜老山起来烧水,来到水缸前一看,就愣住了——怎么回事,昨晚挑得满满九大缸水,一夜之间全干了。缸没漏,地不湿,水上哪里去了呢?姜老山心里很纳闷。到了傍晚,姜老山又把九口缸挑满,第二天一看,九口缸又都干了。姜老山琢磨着,今晚上我不睡觉,看看是谁来偷水。吃完饭,他抽了一袋烟,就躺在门后边看着。到了半夜,门不声不响地开了,进来一头老黄牛,老黄牛进屋后就朝水缸奔去,到了水缸跟前,嘴往缸里一伸,猛地两口就把一缸水喝干了。又吱吱两口喝干了第二口缸,不大一会儿,九大缸水都喝光了。喝完水,老黄牛转眼就不见了。姜老山在门后看了个一清二楚,心想:原来水都叫它喝了。转过天来,姜老山准备了一根碗粗的大棒子,藏在门后边,到了半夜,老黄牛又来喝水。姜老山从身后抓起棒子,使足劲,照准老黄牛就打,打掉了老牛的一个耳朵,只听,“当”的一声,惊醒了全城的人,也惊醒了回盛京祭祖的皇帝。皇帝忙叫太监拿过金表一看,见还不到时辰,就差御前侍卫去查清是何人不到时辰就敲钟。御前侍卫骑马来到钟楼,问钟夫:“为何敲钟?”钟夫说:“小人没有敲钟。”“那钟怎么响了!”“小人正在屋中歇息,听到钟声,就往楼上跑,到了楼上一看,见大钟少了一个耳朵,四处查找,没有一点踪迹。”御前侍卫听了钟夫的话,到楼上一看,大钟果真少了一只耳朵。
原来这大钟年代久了,成了气候,一到晚上就变成老黄牛,到茶馆里偷水喝,被姜老山打掉了一只耳朵。
沈阳的钟鼓楼已经拆除八十多年了,见过它们的人也已寥寥,钟鼓二楼的形象,人们也只能在心中随意揣度了。钟鼓楼昔日的位置是当时盛京城内最热闹的地方,这一点并没有改变,可是钟楼和鼓楼的名字却逐渐消失了。就在几年前,中街还有用“钟楼”“鼓楼”命名的公交车站,如今,“鼓楼站”尚在,而“钟楼站”已不存。新中国成立后,在原鼓楼旧址,修建了一座大楼,即现在的“鼓楼商厦”。2006年年底,鼓楼商厦已经开始拆迁,取而代之的是一幢超级航母商厦。
钟鼓楼甚至几乎连符号上的意义都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有那口不再鸣响的大钟,它静静地立在沈阳故宫里,满腹故事不知向谁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