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精选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精选

发布时间:2020-12-21 22:47:27

A.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的介绍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精选》是201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何小亚。

B.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的文摘

(一)在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有了相应拓展,视野不断开阔.综合素养逐步提高
在“认识秋天”的一节艺术课中,学生们通过听秋天的歌曲,看秋天的景色,采集各种落叶,完成了以表现秋天景色为主题的树叶剪贴画,表现出孩子们细致的观察力、较高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在一节语文诗歌课上,学生们以“我爱我班”为主题,写出了语言优美的诗作:我是一条鱼,你是那泅泅流淌的小溪;/我是一棵小草,你是那吹绿遍野的春风;/我是一朵白云,你是那撒满银光的星河……表现出孩子们丰富的想像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交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通过跟踪调查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明显改善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显著增加,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师则突出培养学生沟通、交流方面的能力。
(三)教师更倾向于自主选择教学方法
新课程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取知识,而不是直接地把结论告诉学生,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观摩中看到,教师组织三人相声“谁为大”介绍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师生互动多,学生表述机会多。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课堂观摩统计中,我们发现一节课中,教师的发言少,学生与教师讨论多,学生质疑共计30次-40次。这与实验前的调查结果--69%的学生学习主要通过“听讲、记笔记、做习题”已不可同曰而语。课堂中教师安排小组讨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得到改善
实验前调查表明:41.8%的学生与教师“经常交流”或“交流”,4O.2%的学生与教师“从不交流”。新课程实施后的调查表明:78.7%的学生与教师“经常交流”或“交流”,与教师“从不交流”的占21.3%;生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局限于解答习题,更多的是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想法、学习的体验、学习的兴趣等。
(五)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具有很大的意义
总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学生,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C.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的内容简介

《中学数学抄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由何小亚主编,是《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何小亚,科学出版社,2008)的配套教材,提供了类型丰富的教学设计案例,力求使读者通过对案例的学习、比较、研究提高数学教学设计能力。本书共分4个部分,包括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案例、数学探究与数学建模设计案例、数学说课案例和教学录像(附光盘)。每一案例均包括教案写真(或说课稿写真)、闪光之点、完善之处。对案例的解读、点评及修改指引有效融合了大量的数学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及数学教育教学理论的解读及运用指引。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精选》适合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大学生、数学教育研究生、数学教育硕士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培训用书。

D.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的目录

第一篇 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案例
案例1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设计
案例2 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设计
案例3 统计调查的教学设计
案例4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教学设计
案例5 菱形的教学设计
案例6 众数、中位数的教学设计
案例7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
案例8 弧长和扇形面积的教学设计
案例9 随机事件的教学设计
案例10 函数性质的应用的教学设计
案例11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教学设计
案例12 古典概型的特征和概率的计算公式的教学设计
案例13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1)周期性的教学设计
案例14 正弦定理的教学设计
案例15 逻辑联结词的教学设计
案例16 归纳推理的教学设计
案例17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
案例18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的教学设计
案例19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的教学设计
案例20 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设计
第二篇 数学探究与数学建模设计案例
案例21 水的调查的教学设计
案例22 测量学校樟树的高度的教学设计
案例23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的教学设计
案例24 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
案例25 探究课案例的教学设计
案例26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案例27 凸四边形全等条件的探究的教学设计
案例28 走进数学建模世界的教学设计
第三篇 数学说课案例
案例29 代数式的值
案例30 四边形内角和
案例31 概率的意义
案例32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案例33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案例34 几何概型f第一课时)
第四篇 教学录像(见光盘)
第一届东芝杯模拟授课比赛冠军录像
第二届东芝杯模拟授课比赛冠军录像

E.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的基本信息

【附属物】:光盘1张
【总 页 数】:298
【产品条码】:9787030321763
【语 种】:汉回
【装答帧】:平装
【开本】:237mmX168mm
【丛书名】:数学教学技能系列丛书
【适合年龄群】: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首印年月】:2011-08
【本版年月】:2011-08
【本次出版年月】:2011-08
【版次印次】:第1版第1次

F.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的介绍

本书内容包括优抄秀教学设计、特色案例描述、典型案例评析、教学反思等,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本书旨在为教师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创造性地设计教学以促进学生主动、高效、个性化地学习提供范例。本书选编的教学案例,内容具体详实,形式丰富多样,指导性、实用性、可读性强,对新课程实验区的教师和即将进行新课程实验的教师都有指导和帮助作用。

G. 谁有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又是今后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其它高元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它学科有重要意义。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已有的知识经验,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主要体现在:

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建模的分析、思考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做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要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须须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而概念的教学又要从大量的实例出发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鉴于学生比较缺乏社会生活经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较弱,因此把由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方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类比法教学。教学中力求体现“问题情景---数学模型---概念归纳”的模式。但是由于学生将实践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能力有限,所以,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与演示,从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方程,从而难点。同时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经历数学建模,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通过微机演示课本中的实例,并应用微机对其进行分析,充分显示微机演示中的生动性、灵活性,把图形的静变成动,增强直观性;同时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能力。情景分析中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但所列的方程不是以前学过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

2.启发探究,获取新知

通过上述情景分析,让学生小组合作,列出方程。英国一位著名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家曾 说:概念的教学要从大量实例出发,通过实例帮助完成定义,而不是教定义。因此,我在课本的基础上,又补充2个实例,而且,补充的例题所列出的方程正好是一个一次项为0,一个常数项为0 的特殊一元二次方程,这为后面概括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作准备。在学生列出方程后,对所列方程进行整理,并引导学生分析所列方程的特征,同时与一元一次方程相比较,找出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来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由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所以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尝试、自我分析、自我修正、自我反思,让学生真正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内涵:(1)是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因为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化为 “ax+b=c(a≠0)”的形式,由此类比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a≠0)”;并由一元一次方程项及系数的概念联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的概念。

3.练习反馈,应用拓展

在这个环节,我遵循巩固与发展想结合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竞赛活动的方式对本课知识进行巩固。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对概念进行变式应用,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小结归纳,上升理性

引导学生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学习过程中用了哪些数学方法?(3)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时要注意什么?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5.作业布置

考虑带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不尽相同,因此,我分层次布置作业,以便同时兼顾到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

四.教学评价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而且注重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阅读全文

与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