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历史 必修三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基础解读】
一、经典力学
1、经典力学产生的背景:
(1)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资产阶级迫切需要自然科学作为其理论武器。
2、伽利略的成就:
(1)伽利略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他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牛顿的成就:
(1)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
(2)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3)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二、相对论的创立
1、相对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20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
2、相对论的主要内容:
(1)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相对论。
(2)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3)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山了量子假说。这一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2、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应。
3、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4、意义:
(1)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效的科学理论之一。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基础解读】
一、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的产生
1、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产生的背景:
(1)在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2)基督教宣扬,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光、日月星辰、天空、陆地、动植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
(3)教会还指责那些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思想为“异端”,致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打击了宗教神学。
2、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1)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研究陆续取得重大成果,细胞学说发展起来。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二、达尔文与进化论
1、达尔文进化论的产生——《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1)达尔文认为,生物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进化而来的,它们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他提出,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一原理,被后人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2、生物进化论创立的地位和意义:
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在教会和保守势力看来,这不仅是对神和宗教的极大亵渎,更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伤害。支持达尔文的人称他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基础解读】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历史背景:
(1)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3)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过程:
(1)18世纪60年代,瓦特制成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
(2)80年代,他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
(3)瓦特还在蒸汽机上增加了可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工业部门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3、意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城市形成。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过程:
(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3)发电机不断完善,不同地方的人们通过输电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发电厂传输来的电。
2、影响:
(1)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
(2)工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3)资产阶级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4)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5)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过程:
(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评价):
(1)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2)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3)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
(4)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改变,网络聊天、网上购物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够与其他人沟通并享受服务。
(5)网络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㈡ 列举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
你好!
(1)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从儒家思想中吸取有意的营养,构筑出具有时回代特色的思想体答系;(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当时没有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3)对后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㈢ 2019内蒙古教师历史教案-《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家的儒学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学—设问—引导—探究—总结”的方式,重点探讨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从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
探究李贽、黄宗羲进步思想的历史作用。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探究法,情境实践教学法,归纳法等。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视频)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播放介绍“皖南牌坊群”的纪录片。提问学生:在明清时期,牌坊的修建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思想?你赞同这种思想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牌坊群其实是古代程朱理学思想束缚妇女身心自由的一个证据。理学家提倡“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思想阻止寡妇再嫁,有些女子在豆蔻年华就守寡,是对女性追求自由生活的扼杀。在明朝末年,有一位思想家和大家一样,也反对这种扼杀人性的思想,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
(板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环节二:新课教学
【过渡】为什么会在明清出现这种儒学新思想呢?
教师请学生阅读多媒体课件上关于明朝末期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情况,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明清时期儒学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明朝末期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但受到封建专制的打压;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社会吏治腐败,奸臣当道。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离经叛道思想产生的背景
【过渡】如果你是古代的人,你敢挑战孔孟吗?是谁首先向儒家正统思想发起了挑战?
教师利用PPT出示李贽的画像图及生平资料,提出问题: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对于离经叛道思想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七、教学反思
㈣ 明清之际出现活跃的儒家思想,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列举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及其核心思想
根本原抄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袭萌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各自的思想代表作:黄宗羲的代表作为《明夷待访录》,顾炎武的代表作是《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的代表作则是《读通鉴论》。
进步思想主张: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黄宗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和王夫之都主张“经世致用”
㈤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为什么没有推动社会的转型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吸取有意的营养,构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民内主思想对封容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当时没有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政治方面: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1)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达到顶点,统治日益走向腐朽.
(2)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2、经济方面:
(1)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批判契机.
3、阶级方面:新兴工商业者日益强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4、思想方面:
(1)宋明程朱理学日益僵化,文化专制高压政策压抑摧残了人们的思想.
(2)西学东渐,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三、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
★ 共同的生活背景
◇ 政治方面:明末清初,政治混乱,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 经济方面:资本主义萌芽并且得到缓慢发展.
◇ 思想文化:自然科学有一定发展,西方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 生活经历: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
㈥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儒家思想是什么关系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经世致用思想。
一、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生活背景:
明末清初政治混乱,社会动荡,迫使很多有作为的知识分子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道理。
2、主张 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3、影响: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二、李贽的离经叛道:
1、历史背景:
①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②经济:生产力发展
③思想:把孔子奉为神圣。
④个人:李贽任职期间,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
2、主张:
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②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首先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
③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强调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动去谈仁义道德,主张人应该享受正当的私欲。
3、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4、思想评价:
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
三、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生活背景: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2、主张: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b.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3、影响: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㈦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有什么影响
你好!
(1)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从儒家思想中吸取有意的营养,构筑出具有专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属;(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当时没有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3)对后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㈧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影响了吗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吸取有意的营养,构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民主思想对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当时没有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政治方面: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1)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达到顶点,统治日益走向腐朽.
(2)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2、经济方面:
(1)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批判契机.
3、阶级方面:新兴工商业者日益强大,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4、思想方面:
(1)宋明程朱理学日益僵化,文化专制高压政策压抑摧残了人们的思想.
(2)西学东渐,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三、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
★ 共同的生活背景
◇ 政治方面:明末清初,政治混乱,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 经济方面:资本主义萌芽并且得到缓慢发展.
◇ 思想文化:自然科学有一定发展,西方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 生活经历: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
★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
1、黄宗羲生平:
(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人称“梨洲先生”.
(2)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3)明亡后,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致力于著书讲学.
2、主要观点:
(1)政治方面: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思想方面:继承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① 强调治乱标准:“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② 提倡“法治”:“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③ 改革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君民共治天下,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3)经济方面: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
3、基本评价:
(1)其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黄守羲的思想震动当时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的影响;
(3)“工商皆本”的思想,反映了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有时代特征;
★ 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
1、顾炎武生平:
(1)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人称“亭林先生”.
(2)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2、倡导之因:
(1)明末统治日益腐败,朝政混乱.
(2)社会危机日益加剧.
(3)挽救国家危亡.
3、主要观点:
(1)政治方面: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①《日知录》说:亡国——改朝换代,亡天下——整个民族的沦亡.
②“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③“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学术思想: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① 主张走出家门,在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②《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述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
4、基本评价:
(1)以崇实致用的学风,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2)经世致用思想为近代新思潮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 王夫之:唯物思想
1、王夫之生平:
(1)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世称“船山先生”.
(2)著作:《周易外传》《读通鉴论》,后汇编为《船山遗书》.
2、主要观点:
(1)唯物论:认为“天下惟器”.
① 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② 物质是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认识论:客观对象引起主观认识,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认识的.
(3)辩证法: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静止是相对.
(4)发展观: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闪烁着革新的思想光芒.
3、基本评价: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思想总评: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2)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思辩: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的原因.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
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㈨ 明清之际出现活跃的儒家思想,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1、政治方面
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达到顶点,统治日益走向腐朽;阶级矛盾专、民族矛盾尖锐属,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2、经济方面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批判契机。
3、思想方面
宋明程朱理学日益僵化,文化专制高压政策压抑摧残了人们的思想;西学东渐,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9)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明代中后期,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级的壮大,一股带有平民主义色彩的个性解放思潮。
开始猛烈的冲击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官方意识形态和纲常礼教观念。王阳明心学以及支流泰州学派的出现,标志着心学继南宋陆九渊之后的又一次崛起。
这对于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和八股科举制度,造成了重大的冲击。进而动摇了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儒家礼教根基和宗法社会等级权威。中国文明开始进入新轴心时代的转型期。
如果说晚明心学的崛起,只意味着宋明理学内部分化和解体的话,那么清初以“经世致用”为鲜明特征的实学思潮,则对宋明理学进行了彻底的解构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