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把教学设计和课件文件刻录到dvd光盘上
1,首先电脑必需要有DVD刻录光驱,还要有空白的DVD刻录盘。
2,电脑上安装NERO刻录软件,内并打开。
3、点击容新建,混合模式CD,然后将教学设计和课件文件拖放从文件浏览器到刻录器中。
4、最后点击刻录,确定即可。
2. 光碟魔法的教案美术
活动背景:现在的孩子看动画片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东西,往往要看动画片就要买很多的动画光碟,但是看完了之后幼儿对它又没有什么兴趣了,就丢在一边,于是还是被家长给丢弃了,于是我想到了利用----光盘,制作很多出有用的东西来,我想孩子们应该也很喜欢,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环保意识也会提高很多,知道有许多废旧材料可以用来进行装饰。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大胆的在光盘上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创作的技能。
2.在创作活动中,体验光盘再利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光盘若干、彩纸、浆糊、蜡笔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师:小熊带了颜料去户外写生,在马路边看见一个朋友在哭,知道它是谁吗?其实就是小朋友以前在家里经常看见的--光盘。小熊就问:"朋友你为什么要哭啊?""家里人嫌我没用了,就把我丢在垃圾堆里""哦,原来是这样啊!别着急,我来帮你。"师:孩子们,你们看见小熊是怎么帮助它的吗?你们想和小熊一起来帮助光盘朋友吗?我们一起来吧……二、小朋友分组作画,老师个别指导,重点指导涂鸦光盘。
1.老师介绍分组作画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组:涂鸦光盘。
方法:宝宝们在光盘上有用刷子随意刷上自己喜欢的颜料,静置光盘等颜料干透后,用棉签蘸颜料勾画出轮廓,并进行添加想象画。
第二组:黑白光盘。
方法:宝宝们先在光盘上刷上黑色或白色的底色,静置光盘等颜料干透后在白底上用黑色和在黑底上用白色添画人物。
三、展示小朋友作品,和小朋友一起评价作品,表扬和鼓励小朋友。
1.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用了什么方法在光盘上作画的;2.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光盘,为什么?
3. 怎样设计一堂光盘教学课(体育)
和常规课的设计一样
但作为光盘课。你就得有表演的成分。常态课和视频课的本质区别:常态课教授学生技术;视频课教授教师技巧
4. 实践活动争做小小光盘族的教案怎么写
一、活动的背景与分析
(一)活动背景:
有些同学在吃午饭时报怨饭菜不合口味,没吃几口便一倒了之,没有珍惜粮食的意识。这一现象让班里的几个同学看到后心里很不安,他们觉得这种现象不仅浪费粮食,而且长此下去对同学们的身体有害。如何才能使同学们的午餐吃得健康又营养,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呢?联想到网络上陈光标等人正在高调响应“光盘行动”,同学们决定成立羔羊中学“光盘行动”小组,开展“珍惜粮食,争做小小‘光盘族’”主题实践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响应“光盘行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二)活动意义:
“珍惜粮食,争做小小‘光盘族’”主题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节约、环保意识很有意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来开发节约粮食这个古老的主题,体现了现代中学生与时俱进的研究意识。同学们通过参与主题设计、实施和评价等一系列活动过程,锻炼了处理问题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查资料、采访等活动。他们能对活动资料进行适当地整理、归纳和总结,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通过组织和参与以前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已具备一定的组织、参与能力。
二、活动时长:活动总长大约2个半月,其中课内18-21课时。
三、活动目标:
(一)设计思路:
本次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是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从日常生活的问题入手,制定关于开展“光盘行动”研究课题,通过合作调查、采访、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以及活动延伸等探索活动,提高同学们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通过有计划的活动解决问题的信心,学习在活动中与人交流的技巧,体验活动组织与实践的快乐与辛苦。
(二) 活动总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理性分析和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活动组织的能力、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锻炼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角度所确定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访问、汇报交流促进学生们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唤起节约意识。
(2)通过活动体现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
(3)通过活动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四、活动准备:
(一)教师准备:查阅有关资料(文字与影像);制订各个阶段的指导方案与要点;制作课件;设计研究表格、记录表格、评价表格等。
(二)学生准备:分组、小组初步分工;准备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相机、活动记录表;对“光盘行动”作初步的了解等。
五、活动对象和组织形式:
(一)活动对象:全校师生及羔羊村民
(二)活动组织名称:羔羊中学“光盘行动”小组
(三)组织与分工:
组长:金童:负责组织协调,信息收集及整理;
组员:钟佳怡:组建调查组,负责调查同学们对伙食的满意度并分析调查结果;
汤玲冰:组建设计组,负责设计营养菜谱;
金 丽、张亚美、杨宇斌:组建体验组,负责进入食堂体验生活、种植蔬菜;
王贵杭:组建记录组,负责称量、记录每天的剩饭剩菜;
沈淼婷:组建宣传组,负责宣传节约粮食,号召大家节约粮食、环保生活。
(四)指导教师:朱凤霞、顾亚锋、周凤南
六、活动过程与指导: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一)活动时间:课内4-5课时,课外2周。
(二)阶段目标:能让学生围绕主题生成研究子课题,建立课题小组,学会并着手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三)活动过程:
1.主题的产生。
有些同学在吃午饭时浪费饭菜,没有珍惜粮食的意识。通过开展“珍惜粮食,争做小小‘光盘族’”主题实践活动,使校午餐吃得健康又营养,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响应“光盘行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活动研究的内容并归纳指导。采用树型图围绕主题展开讨活动内容的及研究方法。指导学生根据活动目的制定活动内容。
3.建立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计划。指导学生根据活动内容进行活动分工和责任划分。
4.通过可行性问卷调查,指导完善研究计划。通过对同学们不能“光盘”的原因进行调查,总结出不能“光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食堂菜的种类太少和大家的节约意识淡薄。活动内容就从以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开始入手。
5.向学校申报活动。为了让活动开展得更顺利,组员们带着活动方案来到校长办公室,向校长介绍了准备开展的活动,并得到了校长的支持。他们还提出需要在校园里找块地种蔬菜,体验种植,得到了校长的同意。
(四)教师的指导:
1.通过分析已有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把问题开发成课题。
2.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资料,制作符合活动要求的食堂午餐问卷调查表。
(五)课堂呈现形式:研究方法指导课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一)活动时间:课内6-8课时,课外4周。
(二)阶段目标:按预定的方案,分工合作,通过上网查资料制定各项方案,开展活动并总结交流等。
(三)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活动方案。
2.各小组分工合作,开展活动:记录剩饭剩菜、走近食堂、制作菜谱活动、种植蔬菜活动、和活动宣传。
活动宣传包括“节约粮食”手抄报赛、“变剩饭为神奇”活动、班级节约宣传、“光盘行动”签名活动四项。
A.活动前按方案分配各人的相关工作。
B.活动中做好相关的录音、拍照、摄像工作。
3.对活动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反思、整理资料等。
(四)具体特色活动:
“变剩饭为神奇”活动是由同学收集各班中午的剩饭制作寿司的活动。活动前同学们制作了详细的活动方案,还包括班级人员分组、主持人台词准备、材料准备、评委邀请函发放等。
活动由两位同学主持,全班学生分为报道组、礼仪组、安保组和保洁组。活动在各组同学的相互配合下开展得很成功。经过赛前培训,同学们掌握了寿司的一般做法,在比赛中做出了有特色的美味寿司,并由评委现场评选出优秀作品。
报道组:负责写活动报道,现场照片拍摄等。
礼仪组:负责展示活动作品、清洗盘子。
安保组:负责维持活动秩序。
保洁组:负责赛后打扫教室卫生。
活动效果:1.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剩饭可以重新利用做成美食。
2.报道组的活动报道在综合实践活动网上发表。
(五)教师的指导:
1.指导学生按自己小组的活动任务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提示学生搜集资料的有效途径。
2.指导学生写好研究记录、感悟和及时记录采访内容、活动成果。
3.观察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六)课堂呈现形式:总结交流反思课、写作方法指导课
第三阶段 总结与交流阶段
(一)活动时间: 课内4课时,课外2周。
(二)阶段目标:做好资料的汇总,形成结论,做好展示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活动过程:
1.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结论。
2.完成结题报告,指导老师帮助修订后再定稿。
3.讨论课题展示内容、形式。
4.进行活动评价。
(四)教师的指导:
1.指导学生根据活动写报告,讨论活动效果。
2.和组员一起回顾活动过程,讨论在活动中的表现并指导填写活动评价表。
(五)课堂呈现形式:活动报告写作指导课、评价方法指导课
第四阶段 活动延伸阶段
(一)活动时间:课内4-5课时,课外约3周。
(二)阶段目标:在活动成果推广的过程中感受实践的价值,在羔羊村及全桐乡倡导节约。
(三)活动过程:
1.写下一份倡议书,由村委发放到羔羊村民家。
2.开展“寻找羔羊节约型家庭”活动。
3.通过桐乡电视台来采访寻找羔羊“节约型家庭”活动,在全桐乡倡导节约。
4.在学校的宣传窗里设置“光盘行动”专栏,展示活动过程及成果。
(四)教师的指导:
1.指导活动提议书的写作和报名表的设计。
2.指导学生采访村民的技巧。
(五)课堂呈现形式:写作方法指导课、交流方法指导课
七、活动效果与反思:
(一)活动效果:
1.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响应“光盘行动”,深深体会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2.本次活动用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开发由网络上发起“光盘行动”,使活动更具时代性,也赋予“光盘行动”新的功能。
3.学生在活动中反思身边浪费现象,用实际行动改善这些情况,提高了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反思:
1.教师要为学生活动搭好支架。为了使活动更有效果,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好支架,包括提供相关案例供学生参考、研究方法指导、提供活动管理表格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有方向地开展活动。
2.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心理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在活动中尽量给每位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感受参与活动的喜悦。
3.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评价活动。使用多角度进行活动评价,使活动评价更全面客观。小组评价中采用自评和互评结合,教师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
5. 教学设计中如何搭建支架
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就必须根据学习者的认知需求设计相应的活动。学生需要知内识方面的储备容,需要背景图式的激活,需求策略技能方面的基础,否则学习难以开展。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搭建支架。那么,什么是支架,教学设计中又该如何搭建支架?本文以一个写作设计原型为案例,介绍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搭建支架。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保障,虽然不同的学者对教学设计的诠释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1]有的认为教学设计是一种用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2]有的认为教学设计是以促使有效学习的发生为目的,运用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教育传播学等原理和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实施设计、评价、不断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3]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但是,作为一个系统,教学设计表现为机构、管理、教学和学习四个不同的层次。[4]目前的教学设计系统多是教学层次作为基本层次,关注的是教师应该如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