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初中科学教学设计

初中科学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12-21 03:51:23

『壹』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游戏里的科学教案

一、问题的提出对于小学生有没有对一分钟的概念,一分钟有多长?一分钟对于生命,对于生活的价值是什么?一分钟看起来很短暂,可能不够做一道数学题,不够吃一顿饭,因此不被人重视,很少有人按分钟来计算时间。可是无数个一分钟加到一起,会等于什么呢?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受一分钟吧。二、课题活动任务及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一分钟的长短,学会珍惜时间,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2、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3、通过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实践与研究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三、课题准备阶段(开题课1-2课时)(一)、方法指导1、收集资料和信息;2、参观、调查和访问;3、研究、设计和劳动;4、小组及班级合作和交流;5、规划、表达和反思。(二)、活动分组指导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该课题的实施要为发挥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空,营造宽松的环境。主要做法:1、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相结合;2、分组分工:一组主要负责对一分钟作用的调查分析;二组主要自己体验日常生活中一分钟的作用;三组主要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四组主要搜集珍惜时间的故事;3、大家一起活动。四、活动过程及实施指导(交流课,2-3课时)其中一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一)、引入同学们经过前一段时间对生活中一分钟的调查、体验以及对珍惜时间的名言、故事的收集和积累,大家一定已经收获了不少的资料,那我们今天就以“生活中的一分钟”为主题,把你们进行的调查研究情况交流汇报一下吧。(二)调查研究(讨论汇报,以小组为单位,其他同学适当补充)1、提出交流要求:每一位同学先在小组内展示一下你的成果,组长把本组做得最好的一项找出来,组织本组同学总结完善,准备全班交流。

『贰』 写教案时,初中科学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怎么写

通过·····(活动或者是科学探究、实验),提高表达、合作等等能力方面,学会什么科学方法等等。例如,通过对晶体熔化实验以及表格的绘制,提高表达见解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叁』 浙江初中科学现在用的是哪本教案

我之前用的是孟建平系列,但教材从去年开始有变动,我想孟建平系列丛书应该回也有相应调整答的吧!
我之前用感觉还好,你可以三年的都买齐,教材虽然有调整,但是基本都还在原来三年的教材中,只是顺序有变化,老教参绝大多数章节还是能用的。

『肆』 初中科学《生物是怎样呼吸的》教学设计

1、知识和技能目标
通过对吸气和呼气成分的比较,来培养学生的读图及分析能力,从回而答进一步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认识,以及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原理。
通过模型分析,帮助理解呼吸运动产生及寻找认识复杂事物的运动规律。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感受空气中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既感受自己对整个的呼吸过程的体验和认识的深化的过程。

『伍』 初中科学教案

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复习提纲

1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我们把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2 土壤中的非生物有水、空气、有机物(腐殖质)、无机物(矿物质颗粒)。土壤是由这些组成的
3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与死亡的生物体。 无机物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4 岩石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石砾与沙粒,最后形成了含有沙粒、有机物、水、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5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 土壤颗粒的分类:沙粒、粉沙粒、黏粒。
7 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沙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细)、黏土类土壤(沙粒、黏粒多。土壤颗粒细)、壤土类土壤(沙粒、黏粒、粉沙大致相等。土壤质地较均匀)。
8 沙土类土壤(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通水性能强,易干旱。)、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差)、壤土类土壤(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易于耕种)
9 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主要与土壤的结构有关系
1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和无机盐)和固定的功能
2 一株植物的所有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与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青菜,树,大豆)。没有明显区分的叫作须根系。
3 跟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有关。
4 根(器官)――根尖(部位)——根毛区(区域)吸水
5 根由根毛区(吸水)、伸长区(细胞生长)、分生区(细胞分裂,使根的细胞数不断增加,细胞核大)、根冠(保护作用,利于根不断生长)。
6 植物的根毛很多,增加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7 植物跟毛细胞的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高于土壤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反之就会因为是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现象。
8 N—叶 青菜 P---果实 西红柿 K—茎 马铃薯,番薯
9 氮磷含量大增使水中大量藻类繁殖(富营养化:水华、赤潮)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死去
1 茎可分为直立茎(树)、攀缘茎(变形的叶或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爬山虎、丝瓜、葡萄)、匍匐茎(西瓜、草莓)、缠绕茎(常春藤、牵牛花)。

2 茎的横切结构(由外向内)外树皮(死亡的细胞)――韧皮部(筛管:输送有机物,自上而下)――形成层(最活跃的地方)――木质部(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髓

3 水稻、小麦、竹因没有形成层而不能加粗。

1 蒸腾作用1、降低植物体(叶片)的温度 2、促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3、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 根吸收的水约有 99%是通过蒸腾作用撒发的。(下表皮散发的多于上表皮)
3 湿度小,气温高,光照强 蒸腾作用强.

4 植物体内水的运输途径 根毛----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中的导管。

1 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2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 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和性质。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3 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土地沙漠化(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一带)和盐渍化(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都影响土壤的开发和利用。

叶细胞液浓度>茎细胞液浓度>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陆』 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案哪一套比较好

http://www.isud.com.cn/soft/sort01/sort0320/sort0365/down-12034.html

教学课题:浙教版初中科学第一册第一章第五节 《质量的测量》
一、 教材教法分析
1、 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知道质量的大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及质量是物体的一
个基本属性
掌握质量的单位
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学会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3)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不同物体的质量大小,体验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世
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经,感受实验的严谨和成功的乐趣,提
高表达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
(2) 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3、 教具及课件
(1)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一把、铁钉几枚、大小烧杯两只(已装水)、木尺一把、托盘天 平一台、砝码一盒 相关课件
(2) 学生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
4、 教学方法
......
http://www.isud.com.cn/soft/sort01/sort0320/sort0400/down-12033.html
浙教版《科学》教案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课标解读]
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了解大气压的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活动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学情分析]
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于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做好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体会是关键。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对大气压的测定只介绍空盒气压计的刻度,水银气压计的主要部件和读数单位。通过探究实验感知气体、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定性关系。
......
http://www.isud.com.cn/soft/sort01/sort0320/sort0365/down-12032.html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教案
——新生命的诞生(第二课时)
 理论依据
“为学习设计教学”,这是当代杰出的教学设计理论家加涅倡导的系统设计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其基本涵义是指“教学应努力将外部的教学事件与内部的学习条件联系起来,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组精心安排的外部活动,用以激发、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加强针对性,力戒见物不见人,要结合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基础,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确定教材的深、难、易度和重点,有的放矢,做到“目中有人”。
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初一学生,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人的诞生过程往往感到神秘,又不敢流露自己的好奇,而父母们认为生殖问题太敏感,往往对孩子的提问避而不谈,有些父母自己也说不清楚。有的学生可能会从不正规的途径中去寻找答案,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及时以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语言来解答学生心目中的疑问显得尤为重要。
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新生命的诞生”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科学》(七年级)第二册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中第2节的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命诞生的条件和过程。本节内容涉及到以下几部分内容
1、 受精:受精是新生命形成的第一步,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受精过程的参与者是精子与卵子,受精的实质是一个精子头部的核与卵子的核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建议 ......
http://www.isud.com.cn/soft/sort01/sort0320/sort0365/down-12031.html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教学案例
——力的存在

【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即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景,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力的概念是非常抽象的,人们不觉得生疏是因为常用“力”这个词语的缘故,但要深刻理解物理学中力的定义是很困难的。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
【教材分析】
考虑到初一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为了降低抽象程度和难度,教材因此没有对力下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出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等概念,而是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力是 ......

『柒』 初中科学的教案一般怎么写啊求指教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这个内容最多,主要写你准备把课怎么进行,围绕教学上述两块展开) 具体你可以自己去看一篇范文

『捌』 十万个为什么(植物园地),初中科学教案

选择公道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版的编写意图、完成教权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如何公道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行数学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把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为准。

阅读全文

与初中科学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