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视频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视频

发布时间:2020-12-21 01:18:13

㈠ 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视频

http://www.czsx.com.cn/download.asp?id=11018 http://www.i3721.com/video/czsx/rjb/cs/ds/200706/25910.html http://v.ku6.com/show/0liRg_wp6VlvFfnV.html下面两来个源是一元二次函数的哦

㈡ 求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如果有视频讲解就更好了

1、增长率问题:较小的数×(1+增长率)^2=较大的数;较大的数×(1-增长率)^2=较小的数

2、面积问题:利用两种不同的算法求图形的面积,一种利用长×宽求,一种利用面积的加减求

3、销售问题:钱多了,卖的少了,可全化为1来解决问题,例如,每增加2元钱,少卖5件商品,可以看成每增加1元,少卖2.5件,这样设未知数是,每增加x元,少卖2.5x件

4、行程问题:记住几个常用公式,相遇问题,相距路程等于两人路程和;追及问题,相距距离等于两人路程差。

5、工程问题:甲乙两人工作总量等于"1".

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继续和发展

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来讲,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非常相似的,由于一元一次方程未知数是一次,因此这类问题大部分都可通过算术方法来解决.如果未知数出现二次,用算术方法就很困难了,正由于未知数是二次的,所以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经过两次增长的平均增长率问题,数学问题中涉及积的一些问题,经营决策问题等等.

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样,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审、设、列、解、答”.

(1)“审”指读懂题目、审清题意,明确已知和未知,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一步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2)“设”是指设元,设元分直接设元和间接设元,所谓直接设元就是问什么设什么,间接设元虽然所设未知数不是我们所要求的,但由于对列方程有利,因此间接设元也十分重要.恰当灵活设元直接影响着列方程与解方程的难易;

(3)“列”是列方程,这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列方程就是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再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解”就是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答”就是书写答案,应注意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有可能不符合题意,如线段的长度不能为负数,降低率不能大于100%等等.因此,解出方程的根后,一定要进行检验.

3、数与数字的关系

两位数=(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三位数=(百位数字)×100+(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4、翻一番

翻一番即表示为原量的2倍,翻两番即表示为原量的4倍.

5、增长率问题

(1)增长率问题的有关公式:

增长数=基数×增长率

实际数=基数+增长数

(2)两次增长,且增长率相等的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式为:

原来的×(1+增长率)增长期数=后来的

(1)上述相等关系仅适用增长率相同的情形;

(2)如果是下降率,则上述关系式为:

原来的×(1-增长率)下降期数=后来的

6、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几何图形中的有关计算问题的一般步骤

(1)整体地、系统地审读题意;

(2)寻求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依据几何图形的性质);

(3)设未知数,并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正确地求解方程并检验解的合理性;

(5)写出答案.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1)审题是设未知数、列方程的基础,所谓审题,就是要善于理解题意,弄清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数,分清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寻求隐含的相等关系;

(2)设未知数分直接设未知数和间接设未知数,这就需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设未知数的方法和正确地设出未知数.

列方程解应用题应注意:

(1)要充分利用题设中的已知条件,善于分析题中隐含的条件,挖掘其隐含关系;

(2)由于一元二次方程通常有两个根,为此要根据题意对两根加以检验.即判断或确定方程的根与实际背景和题意是否相符,并将不符合题意和实际意义的根舍去.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三、典型例题剖析

例1、两个连续奇数的积为323,求这两个数.

思路:

(1)表示两个连续奇数的方法是:①2n+1,2n-1;②2n-1,2n-3;③2n+1,2n+3;…(n表示整数);(2)设元,①设较小的奇数为x,则另一个奇数为x+2;②设较小的奇数为x-1,则另一个奇数为x+1;③设较小的奇数为2n-1,则另一个奇数为2n+1.

解法1:

设较小的奇数为x,另一个为x+2.

根据题意将x(x+2)=323整理后得

x2+2x-323=0,

解这个方程得:x1=17,x2=-19,

由x=17得x+2=19,由x=-19得x+2=-17

答:这两个数是17,19或者-19,-17.

解法2:

设这两个奇数为x-1和x+1,

根据题意可得(x-1)(x+1)=323,整理后

得x2=324,x=±18

当x=18时,18-1=17,18+1=19

x=-18时,-18-1=-19,-18+1=-17

答: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9,-17.

解法3:

设较小的奇数为2x-1,较大的奇数为2x+1

根据题意得(2x-1)(2x+1)=323

整理后得x2=81

解得x1=9,x2=-9.

当x1=9时,这两个数是17,19.

当x2=-9时,这两个数是-19,-17.

答: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或-19、-17.

总结:

对于一些数学问题,若能根据题目的基本特征和特殊因素,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分析联想,便可发现多种思维通路,得到多种不同的解法,使之妙趣横生,令人大开眼界.巧设元就是如此,三种不同的设元,列出三种不同的方程,得出不同的x的值,结果“殊途同归”.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优.

例2、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和为5,把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所得的两位数与原来的两位数的乘积为736,求原来的两位数.

思路:

数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是:两位数=(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写出原来的两位数与对调后的两位数,为了便于分析,可列出下表:

十位数字 个位数字 两位数

原来的 x 5-x 10x+(5-x)

对调后的 5-x x 10(5-x)+x

解:

设原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x,则个位数字为(5-x),根据题意得

[10x+(5-x)][10(5-x)+x]=736

整理得x2-5x+6=0

解这个方程得x1=2,x2=3

当x=2时,5-x=3,两位数为23;

当x=3时,5-x=2,两位数为32.

总结:(1)对于多位数问题要善于用各数位上的数字来表示该多位数;

(2)求出方程的解之后,要善于检验它们是否符合题意,不要漏解,更不能保留不合题意的解.

例3、在一次象棋比赛中,实行单循环赛制(即每个选手都与其他选手比赛一局),每局赢者记2分,负者记0分,如果平局,两个选手各记1分,今有4个同学统计了比赛中全部选手的得分总和,结果分别为2005、2004、2070、2008,经核实确定只有一位同学统计无误,试计算这次比赛中共有多少名选手参赛.

思路:

(1)先分析比赛的总局数,假设此次比赛共有x名选手参赛,则共比赛局;

(2)再分析得分总和的特征,由于无论胜、负、平每一局比赛都记2分,则比赛局的得分总和就是全部参赛选手的得分总和.即x(x-1)分,又x必为正整数,因此x与x-1是两个连续自然数的积,必为偶数,因此2005分属统计错误,其次两个自然数的积的个位数只可能是0,2,6.因此得分总和不可能是2004,2008,由条件知得分总和只可能是2070.

解:

设共有x(x为正整数)名选手参赛,所以共计有局比赛.因为每局比赛共记2分,所以全部选手的得分总和为x(x-1)分,由于相邻两个自然数之积是偶数,且其个位数字只能是0,2,6,故总得分不能为2005,2004,2008,所以可得方程x(x-1)=2070.

解这个方程得x1=46,x2=-45(不合题意舍去)

答:这次比赛共有46名选手参赛.

总结:

(1)分析所有参赛选手的得分总和是解本题的关键;

(2)正确选取合适的数据是解决本题的难点,这就需要多了解整数的基本特征.

例4、某商厦今年一月份销售额为60万元,二月份由于经营不善,销售额下降了10%,以后改进管理,大大激发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月销售额大幅度上升,到四月份销售额猛增到96万元,求三、四月份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精确到0.1%)

思路:

这是一个增长率问题,先求出二月份的销售额,再设三、四月份平均增长率为x,表示四月份的销售额.

解:

设三、四月份平均每月增长率为x,依题意得

60(1-10%)(1+x)2=96.

解得.

由于增长的百分率不能为负数,故不合题意,舍去.

即.

答:商厦三、四月份平均每月销售额增长率为33.3%.

总结:

增长率的基本公式为:a(1±x)n,其中a为基数,x为增长率或降低率,n表示经过几个月的月数.

例5、截至目前,我国退耕还林工程试点扩大到20个省、市、区,具体情况如下表:(单位:万公顷)

基本情况 造林绿化面积 退耕还林面积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

2002年完成 88.50 38.89 48.61

2003年新增 227 266

(1)将上表补充完整;

(2)若2005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比2003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翻两番,2004、2005两年的平均增长率相同,求这个增长率.

思路:

由表可知:造林绿化面积=退耕还林面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005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比2003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翻两番即为4倍,可列方程求解.

解:

(1)表中数据为493;

(2)设这个增长率为x,依题意有

493(1+x)2=493×4

解这个方程,得x1=1,x2=-3(不合题意舍去).

∴x=1=100%.

答:这个增长率为100%.

总结:

正确理解翻两番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应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类似术语,理解其含义.

例6、取一块长80cm的矩形白铁皮,在它的四个角上截四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后,把四边折起来,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长方体盒子,如果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长方体盒子,截下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思路:

设截下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则折成的没有盖子的长方体盒子的底面的长为(80-2x)cm,宽为(60-2x)cm,则可得方程.

解:

设截下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cm,依题意得

(80-2x)(60-2x)=1500

整理得x2-70x+825=0

解得x1=15,x2=55

但当x=55时,80-2x=-30,不合题意,舍去.

∴x=15.

答:截下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5cm.

总结:

(1)解决有关面积问题时,要注意将不规则图形分割成或组合成规则图形,找出各部分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规则图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

(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对解进行检验,有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不一定符合题意.

例7、如图,已知A、B、C、D为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cm,AD=6cm,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P以3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一直到点B为止,点Q以2cm/s的速度向D移动.

问:(1)P,Q两点从出发开始几秒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是33cm2?

(2)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几秒时,点P点Q间的距离是10cm?

思路:

(1)由于四边形PBCQ为梯形,且高CB=6cm,于是只需表示出上、下底边长即可列出方程;

(2)由于PQ两点间的距离,不易用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需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基本几何图形——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解:

(1)设P,Q两点从出发开始x秒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是33cm2,则AP=3x,PB=16-3x,CQ=2x.由梯形的面积公式得,解得x=5.

答:P,Q两点从出发开始5秒时,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33cm2;

(2)设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y秒时,点P,点Q间的距离为10cm.

如图,过点Q作QH⊥AB,交AB于H,则AP=3y,CQ=2y,PH=16-3y-2y,根据勾股定理,得(16-3y-2y)2=102-62,化简方程得25y2-160y+192=0,解得.

答:P,Q两点从出发开始到时,点P点Q的距离是10cm.

例8、某商场销售一种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量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思路:

每降价1元,则每件盈利(40-1)元,每天可售出(20+2)件.故若设每件衬衫应降价x元,则每件盈利(40-x)元,每天售出(20+2x)件,再根据总盈利=每件的盈利×售出的件数.可列出方程求解.

解:

设每件应降价x元,则每件盈利(40-x)元,每天可售出(20+2x)件,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40-x)(20+2x)=1200

整理得x2-30x+200=0

解得x1=10,x2=20

因为要尽量减少库存,在获利相同的情况下,降价越多,销售越快,故每件应降价20元.

答:每件衬衫应降价20元.

总结:

尽量减少库存是本题方程的根必须适合的题意.两根比较不难得出适合题意的一个,但“尽快减少库存”这一要求在审题中很容易被漏掉,从而导致错误,请注意,另外本题中每件衬衫降价x元.即是每件盈利减少x元.因此在解应用题应认真审清题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例9、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刹车后还要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我们称这段距离为刹车距离,在一个限速为35km/h以内的弯道上,甲、乙两车相向而行,发现情况不对,同时刹车,但还是相撞了,事后现场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为12m,乙车的刹车距离为10m,已知甲车的刹车距离S甲(m)与车速x(km/h)之间的关系是:S甲=0.1x+0.01x2,乙车的刹车距离S乙(m)与车速x(km/h)之间的关系是:S乙=0.05x+0.005x2,请你从两车速度方面分析事故原因.

思路:

要求从两车速度方面分析事故原因,就必须从已知的两车的刹车距离计算出在经过这段弯道上时的速度是否超过警示速度,从而断定事故的主要责任者,而已知条件中两车的刹车距离分别为12m和10m,以及两个关系式,通过解方程求出车速,并作出判断.

解:

∵甲车的刹车距离为12m,∴0.01x2+0.1x=12

即x2+10x-1200=0

解得x1=30,x2=-40

由于速度不能为负数,∴x2=-40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甲车的速度为30km/h,不超过限速.

对于乙车则有0.05x+0.005x2=10

解这个方程得x1=40,x2=-50(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乙车的速度为40km/h超过了限速35km/h的规定.

㈢ 怎样进行一元二次方程应用的教学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其应用相当广泛,如在几何、物理及其他学科中都有应用;其数量关系也比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的问题复杂的多。因此,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不仅是中学数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注重组织引导学生的参与,尽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的探究。

反思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

本两周继续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我现从方程的应用来反思如下: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中应用价值。

本 章节的应用基本上是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的背景,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 题。这类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问题,体现时代性,并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既有强烈的德育功能, 又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既有成功的一面,又有不足之处。需改进的方面有:

1、由于怕完不成任务,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安排有些不合理,这样容易让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例如P46有多种解法,课后一些学生与老师交流,但课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

2、只考虑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一生列错了方程,老师没有给予及时纠正。导致使一些同学陷入误区。

3、有些问题讲的过于快,理解较慢的同学跟不上。

反思三: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数学学习的实际水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感受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全过程,并在教师的激励,指导和帮助下,独立地思考、探索、交流和感悟,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数学学习习惯。

在形式上,尽量采取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独立动手实践等形式,使每个学生尽量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

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实际问题的进一步探索,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更加深刻,一切都为以后学习函数等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节课上,学生对借助表格表达数学信息感到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观察、实践、交流、反思等活动,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急于直接告之结论。此外,对于学习兴趣等问题,教师应多创设探索性的教学问题,给学生提供大胆猜想,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去体验“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乐趣。

㈣ 根据郝斌C语言视频学的解简单一元二次方程的代码总是敲错,求大神帮忙看看

# include <stdio.h>
# include <math.h>
int main(void)
{
//把三个系数保存到计算机中
int a = 1; //=不表示相等,表示赋值
int b = 5;
int c = 6;
double delta;
double x1;
double x2;
//float delta; //datla存放的是b*b - 4*a*c
//float x1; //存放一元二次方程的其中一个解
//float x2; //存放一元二次方程的其中一个解
delta = b*b - 4*a*c;

if (delta > 0)
{
x1 = (-b + sqrt(delta)) / (2*a);
x2 = (-b - sqrt(delta)) / (2*a);
printf ("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解,x1 = %f,x2 = %f\n", x1, x2);
}
else if (delta == 0)
{
x1 = (-b) / (2*a);
x2 = x1; //右边赋给左边
printf ("该一元二次方程有唯一解,x1 = x2 = %f\n", x1);
}
else
{
printf ("无解\n");
}

return 0;
}

㈤ 解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视频短片

视频没有,但方法可以教你:配方法就是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左边那一项配成完全专平方式,就是属
(a-b)²和(a+b)²,这两个式子打开后就是a²-2ab+b²和a²+2ab+b²,其中打开后的这两个式子就叫完全平方式,只要左边配成这样就行了,剩下的就是你正数和负数的运算了,因为外面有平方,所以答案就有两个,一般是一正一负,配方法的秘诀就是这个

㈥ 一元二次方程教师初中面试视频

首先你得清楚这个单元的主题,把内容熟记再根据主题去搜集相关素材来充实你的课堂。开始课堂你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笑话来吸引同学们然后切入正题。所谓无生就是没有学生的情况下讲此时你要想象下面坐着学生,要拉近师生关系,要有互动和...rbhp

㈦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小邵老师视频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当判别式△=b^2-4ac≥0时,其求根公式为:x={-b±√(b^2±4ac)}/2a ;若两根为X1、X2,当△≥0时,则两根的关系为:X1+X2= -b/a,X1·X2=c/a(也称韦达定理,根与系数的这种关系又称为韦达定理;它的逆定理也是成立的,。

阅读全文

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