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发布时间:2020-12-20 20:43:24

㈠ 教学内容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哪两个方面

课型:(教学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2
技能目标
3
情感目标
教学中的专重点、属难点
主要教学手段及相关准备
教学设计策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在此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中体现设计思想和策略
教学步骤及说明
课后小结

㈡ 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模块这四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专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属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等。当下正值新课程改革,基于生成性教学思维理念,人们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也叫课程。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

㈢ 优秀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依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或【教学设计说明】几部分。设计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检验过,有较强的操作性,并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真切性,最好能对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有恰当的点评。
【教学设计封面】
一、标题 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科目***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
二、署名 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教学设计正文】
一、设计思想: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障碍、学习难度及将采取的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2.老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4.教学用具的准备。

㈣ 教学设计方案应包括哪些方面的

教学设计方案来应包括哪源些方面呢?有这么几个主要环节:1、分析教学内容2、学习者分析(学生)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4、教师分析5、教学策略的分析6、教学评价的设计

想要在教学设计方面更近一步的老师可以了解下继教网举办的教学设计指导师培训班,网络教学设计指导师,第一页第一条信息。

㈤ 教学设计包含哪些内容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版。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⑴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权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⑵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⑶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⑷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㈥ 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设计什么区别

1、范围不同

教学活动设计可以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而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活动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2、针对的对象不同

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3、目标不同

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6)教学内容设计扩展阅读

教学设计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

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2、程序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3、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4、反馈性原则

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教学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教学设计

㈦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文化课类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是: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回态度与答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
三、教学准备:包括教具、学具等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
(三)课后延伸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安排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㈧ 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上;

2、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尽量可操作化。

课堂目标的设计是我们日常教学所必不可少但又经常忽视的一个环节,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效果的提升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教学目标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决定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拓展资料: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

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的三个方面:①知识。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的撰写,就可以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了。

教学目标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即:一对一的关系。

教学目标也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的某几个教学环节,即:一对多的关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隐含目标的内容就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果将隐含目标在教案中写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就容易使得本学科的课堂教学目标产生混乱,以至于不知道是哪一个学科了。

如果写出来,每一节课都差不多一样,不但是违反了教学目标的唯一性原则,还会写大了、写多了、写偏了、写远了。有可能就成了是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了,如:政治学科、哲学学科等。

隐含的教学目标不但要有,更重要的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能体现出来,又不能影响教学主线。还要能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隐含目标的实现,可以借助于教案中的活动主题、活动任务、列举的案例等来实现。如:

①图形图像课中,对比今昔天安门广场全景图的技术实现。

②电子表格课中,判断刚刚设计、输入的公式对错与否,不是某一个,某几个学生、老师的判定的,也不是什么民主投票决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运行一下,就知道了!

③声音信息感觉媒体课上,举例音乐的曲调和歌词的传播信息的特点和效果时,举例“日本鬼子投降后,曾克林帅部入关,在沈阳火车站唱《国际歌》”“抗日时期,冀中平原夜间老百姓让门外来人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过程中,还要设计有对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等的评价分数,如:百分制的5分。

教学又是借助不同的形式实现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运用教学这一途径时可供我们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教学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教学的电化形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的概念是从教学现象和教学实践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教学的内涵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对教学这一概念的厘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人类对教学的认识是有连续性的。回顾历史上对教学这一概念的解释对我们正确认识教学这一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出现了“个性化教学”一说,即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制定特有的学习方案,因材施教,能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学习难点。课外教学出现很多这样的机构,像至善教育等一些教育机构的出现也在逐渐影响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模式。

教学出现以来渐次形成的特殊作用是:

(1)教学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形式进行人类经验的传授,使教学活动有着良好的秩序和节奏,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各种教学规章制度的形成更规范了师生的教学行为,使教学活动免除了随意性和零散性,从而变成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特殊活动。

(2)教学将传授的内容,经科学的选择,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编成教材,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这比起学生自己选择,自发学习社会上散在的经验,无论其目标、内容、时间、效果都要优越得多。

(3)教学又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行的。它可以避免自学上的困难和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而且,教师又总是试图选择最优的方法去完成教育的任务,这就保证了学习者学习上的每一步都能够顺利地进行。

(4)教学所要实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它要完成的任务始终是全方面的,既有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有思想品德的完善、基本技能的形成、个性特长的发展等等,这种全面发展的实现只有教学才能做到。

参考资料:网络-教学目标

㈨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哪三个部分

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支持学习过程。
有计划的教学在影响人的发展方向上有短期和长期内的目的。容
教学设计以人类学习的某些原理,尤其是学习赖以产生的条件为基础。
教学的目的就是安排外部事件以支持学习者的内部学习过程,所以有必要对内部学习过程加以分析

阅读全文

与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