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诗歌的教学设计

诗歌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12-20 17:13:30

『壹』 《如何读懂古诗》的教学设计

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3.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4.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现状分析】很多考生埋怨古诗难读,甚至读不懂,对面古诗阅读鉴赏存有畏难或放弃的心理,不利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鉴于此,本节课从如何读懂诗歌入手,教会学生解读古诗的方法,掌握解读古诗的钥匙。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重点】如何从两个层面读懂诗歌。
【教学难点】如何领会诗歌的深层意思。
【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建议】关于“如何读懂古诗”的方法可操作性强,建议教师把方法落实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去,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在看教师示范操作的过程中懂得方法要领,学会独立操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经常埋怨读不懂古诗,害怕读古诗,甚至放弃读古诗。其实,“读不懂”不是不读诗的理由,我们“读不懂”,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们“没文化”,而是因为我们“不懂读”,即尚未掌握读古诗的方法,当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我相信“读不懂”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二、授课内容
(一)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
知识——读懂——鉴赏——表述
1、知识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等。
2“读懂”在四个环节中的地位
(1)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2)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二)首先弄清怎样才算“读懂”?
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包括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三)传授如何读懂诗歌的方法
1、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1)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2)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3)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课堂演练】
明白以下两首古诗的浅层意思。
例1: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
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
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
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
不语婷婷日又昏。
【参考:(我)珍惜看重(白海棠)美好的姿容。白天,我掩门出去
亲自提着手瓮浇灌白海棠。(刚浇上水的白海棠)在秋日的台阶上像洗去胭脂一样,映出了它的身影;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如同冰雪般的精魂。淡雅到极致才知道海棠花更娇艳,而像玉一样忧愁怎能够没有泪痕呢?(海棠花)想报答白帝的雨露之恩,只凭借自身的清亮洁白就可以了,(但它只是)默默无语高高地站立在那里直到黄昏。】

例2: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
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
倦倚西风夜已昏。
【参考:(我)半卷起门帘,半掩着门,(望着那白白的海棠),(觉得该)碾碎冰块给它做土用玉来给它做盆。(它仿佛)从梨花那里偷来三分洁白,(又好像)从梅花那里借来一缕精魂。(眼前的白海棠)像月宫中的仙女在缝制白衣,又仿佛是秋天闺房中哀怨的少女在擦拭泪痕。(我)倦倚在昏夜西风之中,娇羞无语能和谁倾诉(我的心事呢?)】

2、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
例1:戴复古《江阴浮远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情感语言、注解)
例2:杜甫的诗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生平、意象语言、尾句)
例3: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意象语言、情感语言)

(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
联系意境、情感、思想态度等相关主题词,确认诗歌的深层意思。

【课堂演练】
进一步领会薛、林《咏白海棠》的深层意思(加下划线的词语是重点词语)。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
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
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
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
不语婷婷日又昏。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结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
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
倦倚西风夜已昏。
(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拟花之“‘秋闺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写照。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潇洒、高洁、孤傲、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与宝钗的白海棠诗相同,她们都在诗中表现了自我,但黛玉之真率与宝钗之矫情,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

(四)方法小结
如何读懂诗歌的方法
1、明白浅层意思
(1)填充内容,(2)调整语序,(3)整合句意。
2、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

(五)小试牛刀
请从两个层面解读以下这首古诗。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
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
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参考】
浅层意: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深层意需领会以下要点:
1、这是一首怀远思人之作;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这两句诗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3、本诗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感情。

(六)学习建议
1、“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2、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万能,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3、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三、作业:

『贰』 如何对诗歌鉴赏进行对进行体验式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诗歌体验式教学尝试

诗歌原本是情感的精灵,是美神的化身,是灵魂的造化。因此,诗歌教学要注重引导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与文本零距离地接触,以融入到文本里去,获得深层的感受,生成审美体验与情感体验。“体验”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充满灵性的心理活动,它常常需要以活生生的个体生命为根基,需要个体对于生命价值和意义富于个性色彩的、充满激情的感情把握。诗歌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类激情的创作,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没有激情也读不懂诗歌。写一首诗,就是抒发一段情感,表达一份思想,展现一种人生。而读一首诗,则是进入一段情境,品味一份哲理,感受一种人格。为了在诗歌教学中贯串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激情,我个人采取了不同寻常的诗歌教学方式,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美读入境,激活学生的心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尤其具有语言凝练、节奏和谐、韵味深长等特征。诗歌鉴赏过程中,学生处于由其自身内外多种因素构成的一种“心理场”中,情感居于核心地位并渗入鉴赏思维因素中,使整个认知过程浸染着浓郁的情感色彩。而美读讲究的是声情并茂地反复读出诗歌本身所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和情感美,它极有利于引导朗读者与诗中所体现的情感产生心灵共振,从而激活读者的“心理场”,使学生走进诗的情境之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思,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果仅仅是草草看一下诗歌的文字或听听他人对诗歌的评析,就很难进入诗的意境并深受感动。老师不能在安静的教室里给学生讲解与分析诗歌,而是把学生周围创设情景的同时大声朗读诗句,其目的正是要通过对诗歌的美读,来激活学生的心理场,从而为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创造必备的条件。
例如:教学《再别康桥》诗歌,就可由问题引入美读。注意节奏、重音、韵脚,还须注意表情与动作。心中充满喜悦、甜蜜、憧憬之情,才能美读好三段写景又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具体感受和留恋的诗句。徐志摩称:“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作者来康桥寻梦。怎样寻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梦幻般的美读,仿佛醉了。接下去,则是低沉的、伤感的语调,因为“别离是今晚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美读,要抓住关键词语、语段细细品味,由感受语言的魅力来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这又是受情感支配的。通过美读,就有可能使学生内心的生命意识和诗歌作品中的生命意识产生异质同构的效应。令学生心潮澎湃、情感净化。
二、寻找和利用诗境与学生情感经验的最佳契合点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人的各种情感都有固定的力的模式,外物通过其表现形态展示给人的也是一种力的模式,当这两种力的模式达到同形同构时,外物便能激起人相似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最佳契合点。诗境与学生的情感经验也有最佳契合点,找到了这个最佳契合点,就能引导学生置身于诗境中再度创造诗歌所描绘或隐匿的形象,将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扩散开来,重现诗歌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诗歌塑造的其他人物形象、景物或物象,再造诗歌的丰富内涵。
例如:教学冰心的《纸船》诗歌时学生进行交流“备读”的内容情景。说过了“从不肯”,说过了“一只一只”,说过了“很小”的“很”,说过了“抛”。之后,一个同学一下子跳到了“有一只”上面:“我觉得‘有一只’的‘一只’要重读才好,但我还没有想好原因。你们看,就像这样读。”说完,她给大家示范了一遍。
此情此景,心扉莫名地訇然洞开,那些读过的句子如潮水般涌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云彩”“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于是,我们共同总结了一条情感表现定律:置之“少”地而“情浓”。
“能不能学着用诗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我试问。
“妈妈,虽然我只是一缕清风,我也要拂去您所有的疲惫。”一位同学发言了。于是,诗句接踵而至——
“妈妈,哪怕您的脸上布满皱纹,在女儿心中也是青春焕发!”
“妈妈,虽然我不是最出色的女儿,但您却是我眼中最好的母亲!”
……
事后想来,这节课我先是“猝不及防”——“为什么要重读‘一只’”,一个备课时未曾考虑的问题来到了我面前;接着是“喜出望外”——学生们用自己的理解把问题谈得清楚而又透彻;后来则“豁然开朗”——在学生的触发下,我们共同总结出了“置之‘少’地而‘情浓’”的情感表现“定律”;最后,是“异彩纷呈”——我干脆偏离了原定的教学设计,带领学生们踏上“写诗”的小道,于是采撷了朵朵生动烂熳的小花。以教师的敏感抓住最佳教学契机,以导演的智慧让学生有上好的表现,以舞者的热情倾情演出,以哲人的才思归纳提升——正是学生给了我压力,我的才情才在瞬间迸发;是学生给了我动力,我的灵感才在刹那闪耀。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歌本是有情物,诗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在凝练的诗句中演绎得淋漓尽致,阅读主体就应该悟读出作者创作时的创作体验,从而获得情感信息,并生成自己新的情感体验。当学生真切体验诗歌本身时,必然不是在客观判断哪种分析更准确,更不是机械、理性地解析诗歌的韵律、格调、修辞方法和主体等因素,而是在内心深处充盈着绵绵不断的情感,伴随情感的升华将获得对生命意义的真切感悟。

『叁』 如何读懂诗歌 教学设计

一、读懂诗歌的作用
1、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
知识——读懂——鉴赏——表述
2、知识包括专形象、语言、技属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
3、读懂的作用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二、怎样才算读懂?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肆』 如何读懂一首诗 公开课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有比较浅显易懂的,但更多的在阅读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有专时读一首诗,属看了几遍还是不甚了了。遇到这种情况,可尝试:
注意诗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阅读时要注意将诗句的内容与诗歌题目结合起来理解。

阅读全文

与诗歌的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