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特等奖 优秀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奖励级别从高到低如何排列呀
按奖励等级排列由高至低:特等奖 、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优秀奖。
各奖项含义见内下:
1、特等奖容指其在设立的所有奖项中最好的,奖励是最丰厚的(包括精神奖励)。
2、一等奖是常见的奖项之一,一般奖项设置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等,一等奖属于第一层次的奖励,高于二等奖和三等奖 ,二等奖和三等奖含义一次类推。
3、优秀奖是次于“等级奖”,根据不同情况与场合,级别高于或同等于“鼓励奖”。
(1)搭石教学设计特等奖扩展阅读
按奖励等级全部划分有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鼓励奖、努力奖。
鼓励奖、努力奖一般为了鼓励人员参与积极性颁发的荣誉奖。
❷ 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等奖有哪些
支玉恒、窦桂梅、于永正、张在军(方圆)、吴立岗、薛法根支玉恒:全国名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几十年,他勇于教改实践,追求完美,追求出新,挥洒自如,幽默风趣,形成了其独特的教学风格.他的教学在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创造能力、合作精神、学习习惯的形成诸方面,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 曾应邀到全国近 200 个城市讲学讲课,受到普遍欢迎. 靳家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曾被国家授予 “ 人民教师奖章 ” .是小学语文导读法的创始人之一.原南开小学校长,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41 年,多次应邀赴全国各省市讲学,课堂教学获天津市一等奖、全国一等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政府教育合作项目一等奖. 于永正: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共党员,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1995 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张 伟: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教体局副局长,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园丁,青岛市拔尖人才.1989 年,获得全国首届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第一名.张伟 老师独创的“球形”阅读教学理论在全国小语界有广泛影响. 薛法根:现任教于吴江舜湖实验学校.1998 年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1999 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名教师”; 2000 年被评为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2001 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2002 年,获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在《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报刊发表教学论文 60 多篇,成为江苏省“新生代教师”的代表人物. 吉春亚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她教学自成一派——带有浓浓“语文味”的且不乏诗情画意的“言语学习型”的教学风格.曾主持和参与“语文思维训练”和“小学学科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等 6 项省级课题,其成果获得全国小语会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另还撰写出版了教学专著等书籍 18 本,又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参考》、《中国小学语文论坛》等报刊发表论文、教学设计 80 多篇,80 余次在全国各地举行示范课和专题讲座. 李雪琴:四川省特级教师,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先进个人,其事迹被收入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现任四川省绵阳市警钟街小学副校长.自 1978 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她主持和参与了“融合教育个案研究”、“快乐学习”等多个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教学设计 40 多篇.主编了校本教材《课改笔记》《大课程学习》,参与编写了地方教材《综合实践课程》、《走进新课程》等. 孙双金: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曾任江苏省丹阳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江苏省青联委员,镇江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本科学历,研究生结业.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和镇江市首届名校长称号,是省 “333 骨干工程 ” 中耀眼夺目的明星.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1989 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首届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获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近百篇文章,上海百花出版社出版了《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一书. 王崧舟: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浙江特级教师协会常务理事.先后出版了五部学术专著,他的语文课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有 100 多篇,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做教学观摩课并受到一致好评.
❸ 特等奖和一等奖哪个更好那优秀奖呢
是特等奖。排名肯定是特等,一等,二等,三等。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专例,特等奖学属金(示zd范奖学金)比例不超过2%,奖金额为5000元;一等奖学金比例不超过5%,奖金额为2000元;二等奖学金比例不超过10%,奖金额为1000元;三等奖学金比例不超过15%,奖金额为500元。
优秀奖=安慰奖,只是起一个安慰的作用。而特内等奖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如果说它比一等奖好,那就应该按照顺序全部往下降一位,然后再取个前三。如果多出的那一位真的很好而难以判断,那就并列一个奖项。
(3)搭石教学设计特等奖扩展阅读:
1、特等奖指其在设立的所有奖项中最好的,奖励是最丰厚的(包括精神奖励)。
2、一等奖是常见的奖项之一,一般奖项设置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等,一等奖属于第一层次的奖励,高于容二等奖和三等奖
,二等奖和三等奖含义一次类推。
3、优秀奖是次于“等级奖”,根据不同情况与场合,级别高于或同等于“鼓励奖”。
❹ 四年级搭石PPT
21《 搭石》教学设计
本课语言朴实无华,处处流淌着作者刘章家乡那淳朴的民风,美丽的民情。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入手,师生能共创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
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思中感悟。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培养学生语感
发 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言,激励学生发现美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搭石。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知道了作家刘爷爷的家乡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你瞧,这就是那个美丽的地方,你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那里的风景吗?(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最让刘章爷爷难忘的还是那平凡而又普通的搭石。)
2、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一起去走走搭石吧。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把课文翻到103页,请你快速地读读课文,从文找一找:
什么叫搭石?再想一想,这些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什么叫搭石?
(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4、那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是怎样过小溪的呢?生:脱鞋绾裤
什么叫脱鞋绾裤?“山洪”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山洪过后,人们就要脱鞋绾裤了呢?
5、山洪过后,小溪的水涨高了,人们出工必须——,收工必须——,赶集必须——,访友也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觉得怎么样?(麻烦、辛苦、不方便)所以过小溪必须得依靠这些搭石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一读什么是搭石。(齐读)
6 那了读了课文,这些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美丽的风景呀?那我们就跟着家乡的人们一起去走走搭石吧。我们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划一划课文中写家乡人们怎样走搭石的句子,再想想那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2、自划句子,默读思考。
3、交流。
第一句:“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 读一读。
2、 老人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当时可能想到了些什么呢?
3、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呀?
第二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一行人”变红)“行”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xing”,它还有一种读音念“hang”,句子中的一行人指的是在搭石上行走的一个接着一个的行人。
齐读两遍。
2)你从哪个词中看出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的人动作很有节奏?
板书:协调有序
什么叫“协调有弃”?怎样的动作才算协调有弃呢?(用书上的句子说说)
3)老师也想和你们来合作一下,看看我们的行动是不是也能做到协调有序?
(师生配合读一读这一段话。)
4)没有人踩脚,没有人摔跤,更没有人落入水中,是不是有人在指挥他们呀?(没有)也没有人在指挥,但他们却配合得那第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
5)你还从哪些词中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你觉得这两个词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谁来读读最后一句话。
6)呀,真美,这既是一幅优美的画,也是一首优美的诗,我们请全体女孩子来读读这段话。你们的朗读清新、甜美,把我们带进了如诗如画的境界,让我们真的体会到了这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三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2)齐读这一句,同桌商量,练习表演。
(3)请两个上台表演,品议。
(4)家乡的人们每天都生活在大山里,每天要过小溪,走搭石,从两人面对面地走搭石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的谦让,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我们请男孩子把这幅谦让,友好的画面带给我们。(男孩子读一读)
第四句: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后事。
1)那如果是老人来走搭石,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出示句子,“伏下身子”变红)齐读两遍。你们能做做这个动作?(请学生在座位上做动作)
2)原来是这样,老人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趴在你背上,轻轻松松地过小溪了。那么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
板书:理所当然
3)听了你们的回答,老师在想:这位老人年轻时,也一定伏下身子背过老人过河,因为他把这当作是————,而当这位年轻人老了以后,才会有另外的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过河,因为人们都把这看成是——-(指着板书说:理所当然)
4)从伏下身子、理所当然这些词语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身上尊老爱老的美德,确实,这些老实是很值得我去去尊敬的。(读第一句话)
是呀,搭石是平凡而又普通的,但是我们从家乡人们走搭石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看到了家乡人的善良、淳朴,看到了家乡人们的友好,谦让,看到了家乡人们的尊老,爱老,这是留给我们最美的风景。所以说,搭石,构成了——————。
5)配乐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四、激发想象,练习说话。
1、小小的搭石,给作者留下了那么多的回忆,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友好谦让,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理所当然,都是一个个美丽的小故事。搭石上发生的故事是不是只有这些,还会有谁从搭石上走过,还会有怎样的故事给我们留下美好的画面呢?
2、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写一写。
3、 小练笔:假如
4、交流。
五、总结本课,布置任务。
1、也许有一天,这条小溪上会架起桥,修起路,也许有一天,家乡小溪上的搭石会永远地消失了,但人们走搭石时留下的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却深深地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因为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