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师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求也提高了很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要求,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师要加强对历史课进行教学反思,与新课改同步,适应新课改的步伐。其中一方面要有计划和组织地参加这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自身教学的反思,自我提高,自发学习,让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笔者现就自己多年来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和经历谈一些粗浅看法,供同行借鉴和探讨。
一、教学反思的作用
所谓的“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对历史教学进行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只有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改进,才能发现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自身工作水平。
在历史学科中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师的自身教研水平的提高也有所带动。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历史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方面的能力,从教学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时刻以研究者的身份要求自己,置身于教育的情境里面,用研究者的眼光进行自我反思,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一定的规律认知,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高中教学历史教师需要反思的内容很多,既有对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反思,如自己的教学观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是否“与时俱进”,也有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与学生平等交流、对话,是否对学生有伤害;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如教学内容是否适度,是否符合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也有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反思,如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创新,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既要在课前反思,如准备是否充分,教学设计是否合理,也要在课中或课后反思,如还有哪些不足,怎样改进;既要通过自身感受进行反思,也要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如学生对教学是否满意,评价如何及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等等。
三、教学反思的策略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知识容量大,内容错综复杂,覆盖面广,如何进行反思呢?我认为要做大以下几点。
(一)历史教师要进行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只有理论学习才能让我们学会“突破”,不再让以往的经验和习惯束缚自己。离开理论学习的指引,我们一般只会在一个自己划定的圈圈里“转”,再也走不开了。理论的学习还能使我们以往的经验得到升华。对于高中教师来说,一方面要一如既往地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研究,把握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程度。在国家积极推进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时代,历史教师也更应全方面地学习和理解,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和新高考以及国家对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
(二)历史教师要不断丰富历史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当前仍有不少历史教师只知埋头于教材、教案、练习册等,很少、甚至根本不去认真研读教育教学杂志,更不要说去研读一些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论文了。这样,结果就会导致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的浅薄,信息量的缺乏,对自身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也与新课程改革极不合拍。对于中学教材、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我们要认真地去研读、钻研和探讨,因为它们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但我们更应该要去读一些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论文,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了解学科研究前沿,而且还可以从中学到提出问题、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历史的方法,更好地为高中历史教学服务。
(三)历史教师要不停在学习中进行反思
历史教师要多听一些观摩课,研究其他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思想,感觉和理解别的教师不同的授课方式,以及教学特色。历史教师也可以在教师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和探讨,分析和研究改进教学方法的策略。这在无形之中对教师的反思能力又是一种提高。历史教师还要从学生眼中反思自己,因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最真实也最有价值。从学生眼中看自己,总能了解到一些事情、获得一些启发。
教师还要写好教学后记。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备好课、上好课,对“教学后记”却未引起足够重视,认为是一种累赘和负担。其实,写“教学后记”,不但不是负担,相反它还是备课的好“帮手”,因为它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加深我们对教材教法的理解,从而改进和提高历史课教学的效率。其实,很多教师都认识到写教学后记的重要性,但究竟如何写?写什么?还不甚了解。其实,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如教材处理意见、教学方法的安排、学生反映情况、课后自我体会等等都可作为教师“教学后记”的内容。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才能不断促进历史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和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历史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反思之间的关系,要以学习为“舟”,以研究为“桨”,以反思为“帆”,积极主动地投身予新课改,相信一定会推动新课改和历史教学工作驶向成功的彼岸,高中历史教学也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Ⅱ 高中教学反思应当怎样写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高中教学反思应当怎样写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反思:高中教学反思应当怎样写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的最新学习资料,请您详细阅读!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特别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对中学语文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挖掘语文教师成长的源泉
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认为:“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充分体现“实践中体验,体验中发展”。教学时实践的艺术,教师只有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教学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才能挖掘自身专业成长的源泉,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
1、走出去:专家引领,与时俱进。专家是一线教师的航标,教师除了需要大量吸取专家论著中的精神营养外,更需要得到专家的引领。让教师“走出去”,是教师走近名家、名师、名校的机会,也是教师学习、反思、超越自己的机会,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唤起和激发教师的情感。2010年7月28日,在贵州教师教育学校呤听了四川省肖成全教授关于“有效教学”的讲座。听肖成全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肖老师幽默风趣,知识渊博,语言生动,言行整合。课上有讲解,课中有互动。激情昂然,铿锵有力,举例实在(如对“爱”(爱)的诠释:“爱”(爱)的本意是:用手(爪)捧着,用丝绸盖着(ㄇ),把最好的东西(心),送给朋友。),很具感染,潜移默化,真乃高效课堂,我受益匪浅。“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参与名师名课的实践活动,可以为教师注入新的生机,有力地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2、站出来:重构教研组功能,实施校本实践。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起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教研组要具备教研、科研、培训多项职能,借助于跨学科的、不同层次教师间的互助与合作,作用于教师的校本实践专业成长。即利用教研组活动或大学科教研活动,通过“问题悬挂”、“问题招标”的方式方法,以“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为过程展开自己的教学实践。日常教学的“问题”并非都能构成研究的“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并“有心设计”了问题解决的思路之后,教师日常教学的“问题”才能转化为研究“课题”,这也意味着教师的“问题意识”上升成为“课题意识”。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重大疑难,再邀请有关专家来报告讲座、对话商榷。
3、坐下来:苦思冥想,研究案例。研究案例能有效地丰盈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智慧,在处理教学突发事件时,能超越经验,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案例研究要涉及学科层面:学生学习层次是否促进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有效生成?涉及操作层面:讨论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学技术和教学技巧问题,其目的是探讨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做才更好,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涉及理论层面:“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更好”,对实践中的操作策略进行理论分析,主动建构和丰富教学理论。
优秀案例有思想的深度,也有教学技术的娴熟,甚至每个教学细节背后都隐藏着教育理想、教学艺术、新课程理念。这些意义需教师在观察、研究中激活自己的经验,唤醒沉睡的知识,与教师对话、与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实践对话,感悟如何凭借教材,将观念转化为具体操作,从而实现思想的超越和教学行为的改善。对失败的案例,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会诊”教训,共商问题。同时也促使“旁观者”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所察觉,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4、弯下腰:“换一个视角,别样的景色更精彩;换一个说法,多少辛苦都温暖;换一个表情,轻松了自己欢乐了大家!与他人一份情怀,与自己一份方便;给世界一份温暖,给自己一份宽和”---于丹。做一个幸福的人,首先必须学做一个喜欢别人的人!不用着急,因为我们都在路上!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行动,就会成功!凝聚你我,共同在一条路上走下去,一定会胜利!师生对话,教学相长。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其次才是学习的指导者。所以在语文课程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再是课堂的听众,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思想活跃的、充满生命力的学生;教师不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居高临下,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才能增加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追求课堂教学之美
在一次州级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的教育教学扶贫活动中,我和我校的几名教师参加了那次活动。那应当是一节优秀的语文观摩课,课题是初二年级的《故乡》。执教的是一位城区中学有相当知名度的青年男教师,看得出来,他教学基本功扎实,课上很严谨,放得开收得拢,课堂上浓郁的学习氛围,课堂上涌动出来的自信,使我们不得不佩服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的陶冶。教学中,对年轻时杨二嫂这一重要人物的分析定性,执教者延用了教学参考书的说法:“年轻时的杨二嫂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安分守己”《现代成语词典》的解释是:分,本分。安守本分,规矩老实。例如《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的,再别胡行乱闹了。”〈〈红楼梦〉〉此处的内容是写丫鬟司棋与其姑表兄偷情,不料被鸳鸯无意惊散,司棋吓出病来,其姑表兄逃遁。此句是鸳鸯劝慰司棋的话。如果说〈〈红楼梦〉〉作为经典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典范,那么“安分守己”的解释则不言而喻了。青年时代的杨二嫂“安分守己”乎?教材语云“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竞完全忘却了”。“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是因为年轻的杨二嫂涂脂抹粉,起码有色像之嫌疑”。“我忘却杨二嫂,是因为年龄小未蒙一毫感化,而那些年龄大的应该是蒙了感化的吧?这感化又是什么?大约不难推知“应感化而使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反思: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一支粉笔上课堂的现象并不属“偶然”。目前,语文教师的备课要么参考或照搬现成的教案,要么再加以或多或少的个人苦思冥想,而千篇一律地延用“教参说法”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也正是这个缘故,本来十分精彩的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便变得索然无味了。“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说法也就不复存在了,正所谓“你不分析我还兴趣盎然,你一分析我便昏昏欲睡”的语文教学现状也就不足为怪了。
Ⅲ 论高中历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不是先知先觉者,也不是知识的源泉,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不能回仅仅把教师定位在答“知识的占有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上,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是专业知识,也包括教学艺术和手段。“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现实。
Ⅳ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不知你是历史老师还是学生?
反思不反思到在其次,只要高考不改革考试还有历史回内容,你所谓的反思也就答只是反思,对现实教学无多大意义。
其实历史这东西很大方面看你感不感兴趣。不感兴趣的话,高中历史内容枯燥,各分各段,无法形成一系列连贯的内容,说白了就是为考试而编的教材。如此,不感兴趣的话,你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抱书去看,不打瞌睡就谢天谢地了。
这样一来就是怎么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积极性了,比如其中中国古代史虽浩繁冗长,但细究起来很有意思,里面天文地理、奇门遁甲、阴阳五行、占卜问命......几乎包罗万象,能让你览遍世间万象品尽人间杂味。当然这得你去花费时间去慢慢解读品味。一般人不感兴趣的话也不会去干,所以就像《百家讲坛》上跟说书讲故事似的只要你对其中一点点儿去静心研究,我想那你也可以你侃侃。
不好意思扯远了,瞎侃了一通。
本人虽对历史略知一二,但具体到教学中的建议我没法儿给你,因为如果你是教师你要把你知道的灌输给你的学生们,你要有教学成绩。这看个人了,见谅。相信你能发现好办法的!
Ⅳ 高一上册历史教学反思怎么写《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案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首先要清楚的是教学反思不仅要反思教师本身的教学行为专,还要反思学属生行为,更重要的要有改正不良教学行为的方法措施。
其次,作为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行为预设过程作详细的记录,包括各个环节以及各环节的具体实施步骤。
笫三对各环节达成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好的地方记录下来作为成功的经验,没有达成地方记录下来,作为教训是日后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四,对于重难点的突破过程要着重反思,重难点的突破是教师反思的重点,同时也是反映课堂效果的重点所在,更是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点所在。
第五,反思的目的在于改进今后的教学行为,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提高课堂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Ⅵ 高中教师如何做好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来及其方式教学反源思,指的是从新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教学行为更多地转化为教育智慧。反思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掌握并运用教育(学)理论,努力使自己的教学从经验传承走向理性思辨。反思一定要有批判精神,及时捕捉,多问几个“为什么”、“假如这样,会如何?”等等,也要多动笔、动脑,深化积累,多与同行交流,相互促进。反思往往是教师思维火花的闪烁。反思既有回顾性的“实践后反思”,又有过程性的“实践中反思”,也可以是“实践前反思”——运用经验教训对新的实践过程进行指导的、具有前瞻性特征的反思。教学反思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课后心得、教学点滴、每周整理、单元小结、学期总结、练习评析、归纳梳理、案例分析、组内讨论、师生互动、网上互评、实验探究、优化重组、创新论坛、论文提炼、课题研究等等。二、教学反思的几个重点1.反思的核心——课堂教学。课堂是我们教师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要让课堂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每上一节课或每个单元或章节结束,有必要及时地回味、深思,并把所得所示记录下来。主要包括对教材的知识点落实如何?对教材的再创造是否切合学生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