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青岛出版社学前班数学教学设计11的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感悟十一减几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经历十一减几算理的建构过程。
3、让学生体验十一减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捆零一根小棒
学具:小棒(一捆零一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识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 (出示喜羊羊图片)
师:咦,两张卡片来了,第一张卡片你能从11倒着数到0吗?
师:第二张卡片9加几等于11,8加几等于11,7加几等于11,6加几等于11.
师:喜羊羊给我们带来了精美的卡片,老师今天带同学们去玩具商店逛一逛。
二、新授
1、激趣引入
师:在玩具商店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商店里有一盒(10个)零1个皮球。
师:售货员阿姨一共有11个皮球,聪聪买走了3个,你知道还剩下几个皮球,应该怎样列出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1-3=( )
2、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
师:说的真好,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的结果?
多找同学说
师:真不错,现在我们也用摆小棒的方法摆一摆,请同学们拿出11根小棒,怎么摆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1根呢?
师:怎么从1捆零1根小棒中拿出3根。在小组中摆一摆、拿一拿并说一说自己的拿法。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边操作边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拿的?
学生汇报
师: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来看算式11-3等于几,在式子中应该怎么表示呢?
⑵ 小学二年级数学100以内减法教学设计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计算,并说明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单元教学重点:在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2---P13例1、例2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1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