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进行数学命题的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数学命题教学设计?命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义务阶段数学课程总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想、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方面要求,结合教材所要求的了解、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1.以生为本抓基础
试题要以《标准》为依据,力求加大知识的涵盖面,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比如七年级的内容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无理数,平移,平发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序数对等概念,平行线的相关性质,不等式的性质,平移性质等。对基本技能的考查选取了以下方法:①平方根的简单运算。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③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④待定系数法。⑤平行线性质的运用。⑥数据的处理等,同时还要注重通性通法。
2.注重能思想方法突出能力
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灵活性的考查,通过严格构思,将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紧密结合起来,构造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为数学思维水平高的同学搭建展示逻辑思维能力的平台。如可通过数学建模把方程和不等式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是有很大的挑战性。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合情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数学思想方法等问题的考查,这对于思维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挑战,这也保证了试题之间的区分度。
3.重视数学问题生活化
《课程标准》指出:在注重知识与能力考查的同时,在试题背景上加以创新,力求体现时代气息……数学来源于社会生活实际,又应用于指导实践活动。能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并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处理周围的问题,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要加强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要在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下创设问题情境,这种做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关注身边的数学,培养他们从实际问题中形成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
Ⅱ 如何依据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陈述性知识主要是靠“命题”来表征的,命题是陈述性知识的最小单元,是抽象的言语信息。化学知识的绝大部分靠命题来处理和保留。一个命题大致与一个观念相当,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学习大量的命题,即把握大量的信息。陈述性知识这种表征性质影响学生认识和学习的态度,一方面,人们天性喜欢探险和挑战,不喜欢简单和呆板,在学习中比较喜欢通过推理、理解计算等方法获得知识,不喜欢通过记忆、抄写等机械方法习得知识。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接触的学习内容并不是客观世界本身,而是客观世界在前人意识中的反映,是前人经过实践总结的经验,并按社会要求和化学学科的内在逻辑体系加以组织的知识“压缩件”或知识“集装箱”。简言之,化学学科知识并不都会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和想要学习的知识。所以,学生更多地表现出对学习陈述性知识的抵触情绪。在学生看来,这类学习完全拘泥于对文字、理论的记忆,不但枯燥乏味,而且对他们以后从事的工作也不会有什么帮助,这就减慢了学习进程,还使得学生养成了为应付考试去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妨碍他们努力从意义上去了解新的信息,不仅在一开始时学习这些知识有阻力,而且在日后提取有关信息时还会遇到更严重的障碍:学生常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越来越难于流畅地提取曾经学习过的信息。
Ⅲ 河南大学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硕,是学校自主命题还是统考
河南大学教育硕士小学教育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3)教育内综合 (912)小学课容堂教学设计
其中。政治和英语二是全国统考,333教育综合以及912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由学校自己命题,学校又给出指定的参考书,博仁整理如下:
333教育综合:
《教育学》刘志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心理学》赵国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912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研训》 魏宏聚、杨润勇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教学设计》P·L·史密斯、T·J·雷根著,庞维国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Ⅳ 作文指导 什么真好半命题作文的教学设计
每个人都在慢慢的长大,但是我都没能真正的体会到,直到有一次,我才真正体会长大的感觉.
那次,我和爷爷外出,我发现爷爷有些异常,我就轻轻的摸了爷爷的额头,发现爷爷的体温有些不正常,不冷不热,也没有发烧的症状.我轻声问爷爷:“您怎么了?”爷爷咳嗽了几下,说可能是昨天晚上睡觉没盖好被子,着凉了.听了爷爷的话,我很着急,冷静下来,安静地想,有什么办法能治爷爷的感冒.突然间想起小时候喝姜汤感冒好了的事情.我灵机一动,不如也学着用姜汤为爷爷治病.
我很快地便找来姜和红糖.因为这些材料很常见,家里都有.我认真地把姜洗干净,然后把姜皮剥掉,把水煮开,再把姜切成片,放入水中,煮到闻到姜味,再把红糖倒入锅中,慢慢让水把糖煮化.我小心地把姜汤倒于碗内,用筷子把姜片夹出来,这样,一碗纯正的姜汤就完成了,就可以饮用了.
我小心的把姜汤端到爷爷床头,爷爷迷糊地睁开双眼,望着我,我连忙扶起爷爷说:“爷爷,这是姜汤,您快喝了吧,喝了您就会好了.”爷爷笑着说:“真是我的好孙女,你长大了.”爷爷端起姜汤,轻轻吹了一下,一口气就全部喝下去.我笑着说:“小时候,爷爷同样是这样照顾我的,现在爷爷生病了,我来照顾爷爷也是应该的.”
爷爷喝过姜汤,我照顾爷爷睡了下来,我拿起碗送到厨房洗干净.想起爷爷对我的夸奖,我觉得很高兴,因为我发现,我真的长大了,学会照顾别人.想到这,我不禁暗自为自己高兴.
晚上,爷爷好了,那些感冒的症状都消失了.我很高兴,就自己尝试着做饭.因为爷爷刚好点,想吃点清淡的食物,我就熬了点清粥,炒了青菜.晚上,爷爷吃过粥,笑眯眯地对我说:“你长大了,懂得孝顺长辈,懂得做饭了,真懂事.”
晚上,我躺在床上,想到今天为爷爷熬姜汤,做饭的事,心中就充满了自豪与快乐.因为,今天我才发觉,其实长大的感觉真好!
长大的感觉真好
小时候盼着长大,觉得那非常有趣,现在真的长大了,却有一种莫名的感觉.
周六,妈妈病了,爸爸有外出讲课,没有办法请假,便把照顾妈妈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
平时很晚才起床的我,早早地穿好衣服,下了床,走进妈妈的房间,看到她还在熟睡,便想:“平时我一起来就可以看到香喷喷的早点,今天我也要让妈妈一起来就可以吃上饭.”想着想着,我便跑下楼去.买完早点,热好奶,等着妈妈起来享用这丰盛的早餐.
妈妈醒了,她勉强地从床上下来,洗漱完毕,坐在沙发上.我从厨房端来早餐,妈妈很是吃惊,我笑了笑说:“快吃吧,一会儿就凉了.”妈妈欣慰地说:“我的乖女儿长大了.”这时我想:“长大也许就是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吃完饭,我不是给妈妈倒水,就是给妈妈喂药,一会儿和妈妈谈心,一会给妈妈捶背.就这样,一上午忙忙碌碌地过去了.到了中午,我又出去买了几份现成的菜.吃过中午饭,妈妈睡着了,我便自己准备下午上课的东西,平时都是妈妈帮我做这些事情,这次我只好自己接水,准备书、本、笔.这时,我想:“长大也许就是学会照顾自己吧!”
上完课,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刻牵挂着妈妈.突然想起还没有给妈妈喂药,不知妈妈自己吃没吃,便赶紧一路小跑跑回了家.这时,我想:“长大也许就是一种牵挂吧!”
到了家,看见妈妈正在吃药,悬在半空的心这才落了下来.刚从外边回来的我,想带妈妈出去散散心,妈妈同意了.到了外面,以前都是妈妈领着我,而这回我却搀扶着妈妈,呼吸着外面新鲜的空气,细听着鸟儿欢快的叫声,走在开满海棠花的小路上,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搀着妈妈的胳膊,突然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感,这种感觉生平第一次占据我的心,我觉得我有责任永远照顾父母,孝顺父母.
这时,我觉得那些莫名的单一的感觉已经消失,因为我明白了长大的具体含义,因为我真的长大了.长大的感觉真好……
Ⅳ 老师你好,我是四川泸州这边的考生,也是科目二教学设计题忘记涂卡了但是做的第一题的,会给分吗
教学设计这道题忘记涂卡的话,是默认给第一题打分的
Ⅵ 教案《怎样写好半命题作文》
教学案来例、教学设计、教自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