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读懂诗歌 教学设计
一、读懂诗歌的作用
1、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
知识——读懂——鉴赏——表述
2、知识包括专形象、语言、技属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
3、读懂的作用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二、怎样才算读懂?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2. 诗歌虫儿的歌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朗读儿歌,初步感受问答歌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
2.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并丰富有关昆虫的知识。
3.愿意和老师、同伴一起朗读儿歌,体验合作朗读的愉悦之情。
活动准备:萤火虫、蝴蝶、蜻蜓PPT。音乐:蝴蝶找花、小蜻蜓、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嗡嗡嗡"听,是什么声音?谁来了?(虫儿飞来了)什么虫儿飞到小一班来了?(蜜蜂图片)原来是蜜蜂飞来了!蜜蜂飞的时候会发出嗡嗡嗡的声音。(师拿着蜜蜂飞一圈)和蜜蜂打个招呼吧!(蜜蜂,你好!)大家好!今天虫儿要聚会,除了我,还有别的虫儿要来,你们欢迎吗?(欢迎欢迎!)
2.(点击萤火虫)这一闪一闪会发光的是什么虫儿呀?(萤火虫)看,萤火虫的尾巴会发光,一闪一闪像什么?(小星星,灯笼……)(出示灯笼)
(点击蝴蝶)什么虫儿来了?(这是一只漂亮的花蝴蝶)花蝴蝶在干什么?(花蝴蝶儿爱跳舞,请幼儿听音乐学一学)还有什么虫儿来了?(点击蜻蜓)你们看蜻蜓像什么?(飞机)我们小小班时学过小蜻蜓律动,听着音乐一起来飞一飞。(律动:小蜻蜓)你们知道蜻蜓有什么本领吗?(点击PPT,吃蚊子)蜻蜓最爱吃蚊子。
二.学习诗歌
1.虫儿们又漂亮又能干,它们要来考考小一班的小朋友,听好:什么虫儿嗡嗡嗡?什么虫儿提灯笼?什么虫儿爱跳舞?什么虫儿吃蚊子?小朋友你们会回答吗?
2.好,我再来问:什么虫儿嗡嗡嗡?蜜蜂飞来嗡嗡嗡。什么虫儿提灯笼?萤火虫儿提灯笼。什么虫儿爱跳舞?花蝴蝶儿爱跳舞。什么虫儿吃蚊子?蜻蜓最爱吃蚊子。
3.师生一起读《虫儿歌》。
4.边拍手边跟着节奏读《虫儿歌》。
5.给幼儿圆舞板,边打节奏边读《虫儿歌》。
6.老师问,幼儿回答。师生合作朗读《虫儿歌》。
7.幼儿分组合作朗读《虫儿歌》。
3. 语文教案设计诗歌类教案怎么设计
【教学目标抄】1、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
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
3、诗歌形象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1.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
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诗歌形象的含义和分类
⑴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人物、事物或画面。形象可以是抒情主体即人物形象,包括①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②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
4. 文学写作之诗歌课的教案
分享日志
热门日志
我的文学课{(诗歌写作)
分享
我的文学课{(诗歌写作)
来源: 张素敏的日志
第九讲:诗歌写作概要(下)
一、填词概说
在唐诗发展繁荣的同时,中国诗歌又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新形式――词。词于初盛唐即已在民间和部分文人中开始创作,中唐词体基本建立,晚唐以至五代,文人化程度加强,艺术趋于成熟。
一词的别称
词,初名曲词、曲子词,又叫倚声,后来也称长短句、诗余。这种种的称呼实际上反映了词的两个源头以及顺着这两个源头而形成的两种传统。第一个传统,词是一种音乐文学,是与乐曲相配合的歌辞,在词的初期,歌辞依附于乐曲,清人宋翔凤《乐府余论》:“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正因为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所以又被称为“倚声”“乐府”“曲词”“曲子词”;第二个传统,词是长短句的诗体,是与乐府、近体诗一脉相承的“调有定字,字有定声”的新的格律诗体,遵循着一种参照诗体而建立起来的新传统。我们现今作词,主要依照后一种传统。
前人对“诗余”的理解不尽相同,有解释为词继诗之后兴起的,有解释为词乃五七言近体诗演化而来的,有解释为诗人以余兴填词的,等等。
二词的牌调
词是音乐与文学结合的产物,它最初是先有曲牌,然后依据曲调填上词句。这种曲调就称词牌。
每一种词调按照各自依据的乐谱,大体上都有一定的格式,但这种格式在开始时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人们据谱填词,他所要求的,也只是合情、易唱、顺耳而已,无需苛求每个地方都字切句合。宋以后,乐谱逐渐散失,再加上多数文人本不懂音乐,他们填词意在作诗而不是演唱,于是干脆不去理睬曲谱,只按前人已填了的某调,一字字一句句照填下去,这样一来,格式反而固定了、严格了。明清两代更有人归纳旧词、厘定词谱,使填词者有所依据。
三词的章法
词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四种,以双调为主。习惯上人们将双调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为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三段、四段的词则称三叠、四叠,而不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