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测量教学反思

测量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2-18 22:45:01

教学反思:小学数学《一米有多长》

《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中关于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课。本节是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基于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本节课教学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实际测量中产生需要学习新知,感受米与厘米二者之间的的关系,并会运用新知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同时教学中提醒学生米尺用来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又为二年级下册进一步学习千米奠定了基础。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量,在这个基础上,我让学生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测量黑板的长,在学生的操作中,因测量的物体较长,用20厘米长的学生用尺进行测量,比较麻烦,学生产生了换个比较长的尺子做测量工具或用比厘米大的单位米来进行测量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的新知识。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在学生解决问题中遇到问题而产生求知的动力,激起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除此之外,我还想通过这个设计想向学生们渗透:在今后遇到困难时,没什么好怕的,可以通过学习新知加以解决,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精神。
二、围绕重点,多层次展开
孩子们两天内一下子学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些孩子容易混淆,其原因是对1米和1厘米的实际长度认识不够,以至于在后面的学习中造用错单位的错误。
这了让孩子们充分认识,我先让孩子们用米量:(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再让孩子们区别厘米和米:(1)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用两手比一下1米有多长。通过孩子们的动手比较感知厘米是比较小的单位,米比厘米要大得多。(2)用学生用尺量一量;数一数;看一看等方法了解1米里面有多少厘米。(3)实物测量,使用正确的长度单位。
本节课孩子们对米的认识较好,能正确地用长度单位——米,并进行有关测量。
三、存在的不足
1、反思这次的教学设计是没有把“估计”运用到实际测量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今后的教学在这方面要牢固树立此观念,因为学生掌握此项技能,在今后的实际生活当中受益匪浅。
2、有关长度单位的认识只是一个开始,后面教学中要给学生不断的强化和运用,丝毫不能懈怠——这是MS-EEPO有效教育理念中的由于强化次数不够导致的知识遗忘,这也是我教学中要汲取的一点失败的教训。

㈡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学反思

总体来说,这节课基本达到了自己要求,顺利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反饷非常好,听课的老师高度赞扬,我自己也很欣慰自己的进步,但也有一些不足,现将教学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熟悉教材内容,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合理安排课时,教态大方,语言精练、启发性指导性强,能充分利用实验仪器、教材、黑板等各种教学资源,对学生活动的设计巧妙、组织有力,指导到位,保证了课堂的高效性、丰富性和实效性。
2.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将课堂还给学生,给他们更大的自由交流和求知创新的空间。
3.对课堂和学生的预设合理、备课、备教具充分,注重分层教育和学习氛围的渲染。
4.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体会动手实验的成就感,突出物理学科注重实验和应用的特点;帮助孩子们克服实物连接是个难题的心理,并通过预习检查给学生降低实物连接的难度和树立克服这个困难的信心。分组实验进一步巩固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实物连接的技巧,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5.培养了学生展示、交流提升的能力,及时点评纠错并解答疑难,督促公正完成智慧树上各组活动的评比记录,鼓励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调节课堂你争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提高小组的集体观念,从而促进同学们更好更多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6.通过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内容,形成知识框架,为第二课时的实验课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7.环节安排合理,对课堂的时间、节奏、主导性把握的好,使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快而有序、高效、有张有弛,让学生学会有计划、有步骤、彼此协调、组员间学会齐心协力、主动合作完成任务,尤其是小组长的管理能力有明显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学生分组太多,预习检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各个环节的时间都会变长,影响课堂进度。
2.部分学生基础差、预习不充分、组多导致老师分组指导的时间短等原因影响活动内容的正确率。
3.个别学生展示时教态不大方、语言不够精炼,水平有待进一步培养、提高,为了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和赶时间,针对基础差的学生存在的困惑老师说的有点多、主导性太强,如果不是为了公开课展示的完整性,我想我会把更多解答疑难的机会留给学生。

㈢ 科学四年级上册《跳动起来会怎样》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本节课由于实验难度大,内容多,因此我在设计时只上了前一个部分的内容“测量呼吸和心跳”,把“心跳为什么会加快”放在下一课去上。
导课时,我提出问题:“运动时,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了很多身体的变化,其中,有的学生谈到呼吸和心跳的变化。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紧接着问:“人在运动时,呼吸和心跳比平静时快多少?怎么知道?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要准确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次数,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接着就提出怎么测量呼吸和心跳?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我先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再给予补充。
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否发现呼吸和心跳的变化规律,取决于对数据的分析,而如何科学、准确地采集数据,又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据的分析,所以,准确地采集数据成为摆在师生面前的一道难题,而难题当中还有一个难点,即学生要采集的数据必须是同一时间段的,也就是说,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必须是相同一分钟里的,否则,测量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再测量一分钟心跳的次数,这两个数据显然是不科学的。但是,让学生一个人既要测呼吸,又要测心跳,是无法完成的,于是,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部分学生测量呼吸,一部分学生测量心跳,老师则帮助学生计时。测量时要求学生都把眼睛闭上,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分散注意力。从测量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采集的数据接近实际情况。只有一组同学的数据不够科学。
由于学生采集的数据比较科学、准确,所以,在接下来对三组数据的分析中,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呼吸和心跳变化的规律,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上完课之后,我回忆了一下,觉得在对难点的突破时,教师还是说的过多,教师的语言不是十分的精练。另外,在学生测量记录后就马上把记录表贴到黑板上了,在这个环节时本来应该让学生先在各自的小组里对照测量到的数据先进行一个分析对比,这样在后来的全班交流时效果会更好一些。

第二课时:
体验心脏工作这一环节中,要指导学生利用“吸耳器”吸水模拟心脏输送血液的过程,并从中体会到心脏工作的辛苦,从而知道保护我们的心脏。课前我依照以往的惯例首先自己实验,没想到输送水的量很大,十多秒一个水槽就满了,这怎么能体现心脏输送血液的“艰辛”呢。观察这个模拟装置,制作很精巧,只是软管较粗,而且捏球较大,再加上我的力气比学生大,因此出现了以上局面。
后来,在上课时,我改用了较细一些的软管,在选择学生实验时,特地挑选了相对力气较小的女同学来捏,而且规定不准换手,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到后面,负责捏球的女同学几乎手酸的都捏不动了。看看水槽里,水不是特别多。由此引导学生体会到:心脏不停地跳动,非常辛苦,我们要注意保护我们的心脏。

㈣ 《教室有多长》教学反思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本课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以及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如何上好活动课,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课堂的掌控,学生的突发奇想,都是难以预见的。经过反复思考,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以下几点:一、以提问的方式开场,用测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这个问题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二、思考:如何测量教室的长度;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经过了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实际测量的经验,不知道该如何测量,所以先让学生预习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再去测量。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发散思维,想出多种测量方法——用直尺、书本、卷尺等。并且根据自己预习的知识说一说测量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三、动手测量。在测量时,学生都比较迅速有序,比我预留的时间提前了很多,因此在汇报交流后,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引申测量记录显示的数学信息。为下节课学习统一的长度单位做铺垫。四、课堂练习巩固,第一个练习,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这个环节我只是让学生观察了一下教材上的情境图,没有实际操作摆一摆,学生可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个习题的处理,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好,没有挖掘出摆一摆后面跟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请2个同学上台摆一摆,其他同学当裁判,在玩的过程中,体会摆得越多,摆得越高。让学生明白易拉罐同样可以作为测量工具。第二个练习,说一说哪根木条长?这个环节为了让学生认识更深刻,我先出示情境图,淘气:我量的木条的长度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笑笑:我量的木条的长度也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请学生说说两根木条怎样?几乎都觉得同样长,有个别学生认为不一定,最后出示图片,让学生明白两根木条虽然都是3个回形针那么长,但由于长短不同,木条的长度也不同,所以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长,学生顿时豁然开朗,相信下次他们思考问题时会更全面……
实践活动课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害怕上的,因为学生不易把控,经常一节课热热闹闹但收效甚微,反思本节课,学生在活动时还是比较有秩序的,孩子们基本上养成了有序的习惯,这些都是生态课堂中预习习惯的养成和约定的使用带来的有益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再观察、再思考、再实践,践行生态课堂的四个方面,让课堂活动不仅仅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能有所收获,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㈤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教学反思

测量物体重力的小组活动中,估计物体的重力也有不实的现象。可能有的组是先测,然后填专写的估数。在这个属活动中,先让小组的每个学生用手掂一掂,估一个数据,并把每个人估的数据填在记录单里,然后用测力计测量,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也不能只限于组长测,可让小组的每个人轮流的测不同的物体,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培养学生学习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㈥ 电流的测量公开课教学反思怎么写

今天我上了《电流的测量》一课,课堂上与学生配合得很好,发言讨论时气氛热烈,达到专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属学目标也得到了体现,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科学探究课。下面是我个人对这节课反思。
一、深挖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备课时我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查找与《电流的测量》一课相关的教学资料,确定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我也从中感受到以后每次备课都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找准教学的方向。
二、将抽象知识生活化,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

㈦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教学反思

如何确认来和计量电压自同步检测(刚坚少年报)答案! ! !
“同步”?交变电流?
灯泡的两倍(寻求安全!),然后在两块电路线,
确认好电路的电源电路中的电压,高比!若该电压同步灯泡从未点亮! ! !如果灯不同步

受访者不同意,老师,或者,电工不在场证明! ! !

阅读全文

与测量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