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良渚古玉教学反思

良渚古玉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3-14 11:58:11

『壹』 怎样鉴定良渚玉器

您好
良渚文化玉器的鉴定方法
首先,良渚玉器的鉴定要细辨玉质和沁色。良渚古玉所用的质料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软玉,另外还有萤石、叶腊石、石髓、绿松石等美石。依其纤维结构的差异,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类是未受沁时为半透明的湖绿色,受沁后为鸡骨白玉料,这种玉料当时多用于制作琮、钺、三叉形饰、冠状饰等玉器。另一类是未受沁时为不透明的暗绿色,受沁后五色斑驳,肉眼常可见绢云母状交杂的纤维结构,这种玉料在良渚早期就已经被采用,主要用于制作面积较大的玉璧,个别也制作成玉琮,但制作的玉琮工艺粗率,从墓葬中出土位置看,其礼仪上的地位明显逊于采用第一种玉料制作的玉琮。到了良渚晚期,可能是由于第一种玉料匮乏,第二种玉料被普遍用于制作高节琮。
实际上,真正的良渚古玉没有较纯净的鸡骨白,自然环境下形成的玉质白化,是由于透闪石内部的结晶水逐步失去形成的,一般会经历红化、失透、白化的渐变过程,这是辨别良渚质料上最基本的特征。
市场上经常所见仿制的良渚鸡骨白玉器一般没有这种色泽的自然变化过程,而是用高温炙烤玉器,在900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下,玉器失透变白,硬度降低,但这种仿鸡骨白在质料上存在很多破绽,比如:整器死白,裂纹均匀分布,与地底埋藏千年所造成的同向冰裂明显不同。仿制良渚玉器的材料多采自江苏溧阳的小梅岭玉矿,与良渚先民选用的玉材相同,晶体较粗,明显区别于微晶结构的和田玉质,这样的仿品要从工和沁上着手辨别,仅从玉料出发经常会“打眼”。也有的仿制品选用辽宁的岫岩玉矿,颜色有黄色、褐色、杂色、青绿色等,透明度较高,经常用来高温仿制鸡骨白玉器。
其次,良渚玉器的鉴定要辨别透明度、光泽和颜色变化。在江浙平原地区出土的良渚古玉,如反山、瑶山、汇观山等地出土的良渚玉器,表面经过四千多年的岁月,常常会形成一层光亮、致密的膜,侧光下呈现明显的玻璃光。古人制作玉器过程中,需要经过开料、刻工、抛光等多道工序,形成绝佳的抛光效果。加之受到四千年埋藏环境的共同影响,最终形成了玻璃光的效应,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不规则的细微磨痕,这是现代电动工具加工所无法仿制的特征。
在余杭地区出土的玉器基本上都是白色的,与人们意识中的反差很大。实际上良渚玉器最初都是湖绿、黄绿、碧绿、深绿色,这种白色行内称为鸡骨白和老泔黄。因为地质作用和物理变化,次生变化受沁2000年以上,甚至4~5千年才能形成。早期的良渚玉器表面的膜已经损坏,纹饰模糊,泥土侵入后犹如石灰和石膏,称为解理。比如在新地里发掘的很多玉璧,只有套模板才能取出。鸡骨白的玉器经过阴干会恢复一些硬度,经过盘玩,人的汗水和油脂沁入后会逐渐恢复莹润,颜色也会改变,主要是变红,台北故宫和国外一些博物馆的很多清宫旧藏的良渚古玉,主要都是红色的。
良渚玉器的制作工艺,有一些在今天看来仍不可思议。在出土的良渚玉器上,不少留有切割的痕迹,这些切割痕分为锯切割和线切割。锯切割是用片状的石器和竹片配合解玉砂做直线切割,用于玉器的开料和剖面。而线切割则是用兽皮加水和解玉砂的制玉工艺,由于没有精确的定位技术,经常在玉器表面留了抛物线形的切痕,在一些良渚玉琮、玉钺的表面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专家推测,这些弧形切痕保留了当年一种线切割工艺的痕迹,线切割是制玉工艺的第一道工序,称之为“解玉”,所谓解玉就是把玉料按照玉器成品的需要,切割成不同的形状。
在今天,由于有了各种型号的机械装置,即便是大型玉料的切割也变得非常简单,但是在古代,这种切割最为普遍的工艺就是采用了线切割。古人把兽皮拿下来割成小细条,然后卷成绳子状,因为它本身有坚硬程度,然后加上解玉砂,在玉料上进行反复地拉锯。经实验,一块10公分左右的玉料经过兽皮加解玉砂,在几十小时内就可以拉开一面。
在良渚玉器上,最让人不解的是那些工艺极为繁复的神秘纹饰,在坚硬的玉石上雕刻这些精美而细密的线条,无疑是一件极其困难的工艺。在江苏一个良渚文化遗址内,曾出土了200多件尖状石器,这些石器的硬度大多超过良渚玉石,而且有着锋利的尖头和弧形的薄刃,这些石器可能就是用来雕刻良渚玉器纹饰的工具。
研究良渚玉器,就必须钻研其钻孔工艺,良渚玉器上的钻孔采用了管钻和锃钻,前者用于口径较大的孔,如玉琮;后者用于小型配饰的钻孔,如玉牌和锥形器上的钻孔。由于解玉砂在钻孔过程中会不断磨损,越深入钻孔就越困难,从工程学的角度出发,古人采用了双面对钻的方式来提高钻孔效率,由于原始工具无法精确定位,经常在对接处出现错茬和台阶的现象,良渚后期随着高节琮的出现,玉琮钻孔一般不加打磨,这也是鉴定良渚玉器的重要方法。
现代仿制良渚玉器的作坊,多是采用电动工具钻孔,因此在孔壁内部经常可以看到连续的螺旋纹,这是钢质钻头直接切削玉料的结果。有的钻速过快,经常在孔的边缘造成崩茬现象。而真品钻孔内部虽然可以观察到螺旋纹,但是大多不连续,特别是采用锃钻工具的钻孔,多出现多个轴线相互交错的同心圆钻孔,对光观察叠压效果特别明显,这就是收藏界常说的“台阶”,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琮型管和圆柱形器上,藏家当细辨之。
总之,良渚玉器种类庞杂,色彩光泽也常随受沁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出多种变化,仿制者为求高利又挖空心思不择手段,但只要我们掌握真品在质料、制作工艺、造型纹饰等方面的特点,尤其是那些无法仿制的细部特征,就不难明辨真伪

『贰』 良渚的玉器有什么用

良渚文化为我国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之一 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 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
社会形态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
当时的玉器除了具有神玉祭祀的作用 还有作为氏族首领或奴隶主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

『叁』 良渚文化为什么突然消失

5300年前,良渚曾经是中华大地上文化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良渚先民们运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了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迸射出了中华文明之光。但是,这一文明在辉煌了1300年之后,却在日后突然神秘地消失了,成为了中华历史的“断层”,只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迹。这成为了后世间一个难解的谜。

良渚文化出土的文明

“良渚文化”是中国考古学上最为惊人的发现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施昕更学者在自己的家乡余杭县良渚镇,首次发现了大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石器和玉器。后来,人们又在太湖的周边地区发现了类似的遗存,日后,人们便将这些文化遗址正式定名为了“良渚文化”。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一个农民正在田间耕作,却意外地翻出一些古玉器。在经过当地文物部门的鉴定之后却发现,这个农民挖出来的竟然是距今有5000年历史的玉器!考古人员在这一带仔细地搜寻,最后找到了一个叫反山的地方。反山是一个比平地高出4、5米,由人工堆筑而成的大土堆,什么人在什么年代、为什么而堆了这个土堆?在这个土堆的附近,为什么会有古玉出现,经验丰富的考古人员立即想到了“良渚文化”。此后大量的文物出土,更是证明了考古人员的推断是正确的。

在良渚文化中,玉器是出土数量与种类最多的文物。据统计,目前已有近万件的各类玉器出圭了。其精美程度、其制作技艺都让人极为惊叹。在良渚文化中,祭坛与墓葬合一是比较独特的现象,在发现良渚文化的汇观山、瑶山等大型遗址中,祭坛的周围都有排列有序的墓葬出现。良渚文化时期,祭坛是一个将人界与神界沟通的崇高场所,那些掌握了祭祀权力的阶层都会将自己与家属葬于祭坛周围。

一个已经拥有高度文明的文化却在辉煌了1300年后突然地消失了,成为了历史的断层。到底后来发生了什么目前,考古界比较认同的说法是“海浸”。专家推测说,在距今4000年左右,天气逐渐转暖,海平面不断上升,良渚人生活的区域开始沦为一片汪洋,这是造成良渚文化消失的主要原因。另有学者推测,当时一部分良渚人南下,融入了当下的石峡文化中;一部分人北上,与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先民发生了战争,失败后被融合;另有一部分人留在故乡,数百年后与马桥文化逐渐融合。还有一种说法是,良渚贵族过于奢靡,导致国家的非生产支出过于巨磊,终致亡国。

良渚文化的辉煌我们现在只能从那些冰冷的玉器中窥见一斑,到底良渚文化是如何消失的,我们却无法得到解答。

『肆』 良渚玉镯的相关知识

杭嘉湖地区的农民在取土烧砖及农田耕作时都会时不时地弄出点零星的良渚玉器。我就在无意中收藏到了一件良渚古玉。这就是本文中介绍的玉镯。
这只玉镯是同另一块玉一道买下的。买那块玉时,有朋友劝我别买,卖主一见连忙降价,我想想人家大老远的跑来,不买点东西怎么对得起人,就把它买下了。卖主见我买了,又趁机从包里摸出这只玉镯,说:“王先生,算便宜点,你留下吧!”我一看玉镯倒是玉镯,内里和两面都是平的,外圈是半圆的,颜色灰灰白白,还带点黑,加点黄,烂了许多窟窿,只有一面有一层薄薄的红色,也是那种病恹恹的红,整个就是一块烂石头嘛。我这个人向来脸皮薄,不太好意思拒绝人,对方已讲价了,又不贵,只好再掏一次腰包。但是这次却让我实实在在地捡了便宜,因为这只玉镯是一件真正的良渚古玉。你相信买玉要讲缘份吗?说实在话,我非常相信。
这只玉镯,我根本没有把它当回事,随随便便地就丢到了抽屉里,继续搞我的和田玉收藏。只是有朋友来我这玩,问我收到了什么东西时,才拿出来给他们看看。大家也不看好,而且内径太小,没法佩戴。
黑漆古水银沁表面有点点的斑块,是古玉沁变的形态,如将其迎光观察,可见其处闪闪发光,俗称“苍蝇翅”。
随着我对古玉的了解,慢慢地我开始注意这只玉镯了,因为很多书上都说上古时代的玉镯大多是高筒状或者是内平外圆的,而且一般不雕纹饰,扁平状或圆柱状都比它们要迟,在《良渚文化玉器》一书中,有一件扭丝纹玉镯内里也是平直的。再说它的颜色吧,绝对是二次生成的,而且十分自然,它身上的窟窿也很自然,不像是人工用氢氟酸之类的化学药水烂出来的,用开水一泡,拿出来闻是一股土腥气,这更证明这些窟窿实际上是“蛀孔”,是高古玉器受沁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在它身上还有一种沁色——“冰裂纹”,就好像瓷器的开片一样,十分美丽。我知道这是一件高古玉器真品了,赶紧把它好好的藏了起来,一般人是不让他们碰的。大约一年以后,我因为给一家单位编辑一本书,我们家闯进了一位女孩,她是来帮忙打字、排版的。我们没有女儿,看见这么个清纯的女孩,夫妻俩喜欢的不得了,要认她做干女儿,让她住在我们家,又买东西送给她,还给他起了个跟我们姓的名字——王妍。我马上想到了这只玉镯,连忙取出来,献宝似的,女孩也真有缘,手生得特别小,居然一点不费劲就戴上了。
没想到大约过了一个月的光景,女孩开始说手镯戴着不舒服,发热,而且越来越热,有点受不了。我说,别人玉戴了都凉,你怎么戴热呢?小姑娘在手上擦了些肥皂作润滑剂,把玉镯取下了,我又宝贝似的藏了起来。
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一天我在不经意地展玩我的宝贝时,突然发现这只玉镯原本只是薄薄的一层红色竟然变成了大半层红色了,其中有一块简直像是红宝石,用灯光一照,没有一点瑕疵,颜色也极其艳丽。这只玉镯,我以前看得很仔细,决不是这样的,这在古玉是一种“盘变”,是因和人的体温、汗液接触发生的一种变化,就好比是从冬眠状态中甦醒过来了。它是不是在我们干女儿的手臂上完成“复苏”的呢?过去我一直认为,地方玉的沁色一般都只是些鸡骨白,不像和田玉那样五彩斑斓,没什么“玩”头,从这只玉镯的变化至少部分的改变了我对地方玉的看法。
我时常在琢磨,这只玉镯这么小,不大像是给成人戴的,或许是一位充满父爱的酋长,特意命人做了送给他的宝贝女儿——一位美丽的小女孩的,他的宝贝女儿又通过大地母亲将玉镯流传到了今天,被我收藏到了。我们的干女儿后来又到外地去闯荡了一段时间,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前些日子打电话告诉我,她要做新娘了。
我们都衷心祝福她,并希望她带自己的如意郎君到我们家作客。既然这只充满五千年父爱温情的玉镯她不适应,那么,我就另选一块代表吉祥的古玉送给她。
2002、12、30凌晨
原载《王敬之说古玉》

『伍』 良渚玉镯的传说

杭州的良渚实在是太不起眼了,既没什么特别的物产,风光也不怎么样,但是自从发现了一批埋藏在地下的玉器后,它的名声在古玉文化史上比任何地方都叫得响。良渚文化的玉器也成为海内外的古玉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宝,特别是那些刻有神秘的神人兽面纹的玉琮,更是令人垂涎。
1998年《钱江晚报》曾登载了一篇文章,说的是在浙北某地的工地上一位民工发现了一个古墓葬,就瞒着其他人,第二天,天没亮,他神不知鬼不觉地钻进古墓里找到了一个良渚玉琮,卖给了当地的古玉贩子,得款两万元。古玉贩子又将玉琮通过走私分子介绍,以10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卖给了澳门的收藏家。据说又有杭州的古玉贩子也染指其中。整个故事曲曲折折,大结局是公安人员抓获了这批贩子,还远赴澳门将玉琮追回,使得国宝未能流失,捣腾良渚古玉的贩子们也鸡飞蛋打,赃款被没收不说,还罚了一笔钱。文章似乎在传递着一个信息,良渚出土玉器是国家的财产,一般人还是别碰为好。
沁色为黑漆古水银沁,黑漆古沁一般都是高古玉器。
其实,报纸没登这类故事之前,杭州很多古玩商也都是不碰良渚古玉的,他们认为那是“高压线”,还是不要碰的好,搞古玩,什么样的古董不能赚钱,干嘛提心吊胆的“玩”那个。
我喜欢玉,从一开始买到的“福寿如意”就是和田玉。这是真正的“玉”,而其他任何被称为玉的南阳玉、岫岩玉只能叫“玉石”。老祖宗经过几千年的选择,最后才选定用最能体现儒家价值观的和田美玉作为“国石”,我们没有理由去背离它,所以除了因为“高压线”之外,从玉质上我也不太喜欢这种“地方玉”。
但是良渚文化的古墓葬,并不像后代的墓葬埋得那么深,5000多年的沧桑又让它们在外表上毫无标记,根本不存在盗墓的问题。

『陆』 良渚有哪些玉文化

良渚古玉被命名为“中华玉”
5000年前的王者之器,良渚文化玉器中最具代表性与原创性的玉琮、玉璧和玉三叉形器等三件玉器,在良渚玉文化产业园开园日正式被命名为“中华玉”。
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最具形体原创意义的器物,是同时代辐射面最宽、影响力最大的玉器;玉璧是良渚文化玉器中单位面积最大的器类,《尔雅》记载“璧圆象天”,其形制涵括了“天”与“日”两个概念,是日、月在天上绕行轨迹的物化表现;玉三叉形器也为良渚文化独创的玉器器形,是男性显贵者头部冠帽上特有的礼仪性装饰,其独特的造型,以及神人兽面图像的琢刻,充分显示出其别具一格的抽象化与象征性意义。
基于良渚文化玉器在中华玉文化发展史上的辉煌地位,中华玉文化中心和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选择了其中最具代表性与原创性的玉琮、玉璧和玉三叉型器三种器类,将其组合在一起,作为“中华玉”代表器型,以昭示“礼、德、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核,彰显“文明之光,和谐之器”的象征意义。

『柒』 佩带良渚古玉可以养人吗

礼记》中所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对玉的爱好,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之一。玉有着丰富的精神内容,它象征着高贵、纯洁、友谊、吉祥等,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信物,中国人佩玉以求避邪除凶,人们以玉为美为荣为贵,玉成为人们习俗生活的一部分。
玉器经过数千年的继承和发展,从史前的古朴、雅拙到秦汉的雄浑豪放,再发展到明清的玲珑剔透,要把玩这些古玉更有“三忌”、“四畏”需要遵从。所谓“三忌”,是指古玉“忌油”、“忌腥”、“忌污浊气体”;所谓“四畏”是指古玉“畏冰”、“畏火”、“畏姜水”、“畏惊气”。
所谓“忌油”,是指古玉应避免接触油腻。这是因为油脂可封堵玉质的微细孔隙,使玉质中的灰土不能出来,玉器就不会莹润,透不出所谓的“清光”。玉器因在地下长期受水浸土蚀,微细孔隙中自然渗入土质或杂质,养护的目的便是尽量使其杂质“吐”出。有些人以为将古玉抹上些花生油或在鼻上、面额、头发中沾些人体油脂,可使古玉显得油亮、温润,实则是一大忌,反而对玉质有害。一旦沾了油腻,解决的办法有二,一是用滚水煮一会儿,便可退油,二是将玉件放入痱子粉或干面粉中,吸除油脂。
“忌腥”是指玉器与腥物接触,不但使玉器含有腥味,也会伤至玉质。腥气或腥液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如卤盐等,对玉器有一定的腐蚀,而导致玉质受损,所以古玉要避免与腥物相触。
古玉“忌污秽”的道理与“忌油”相似,因此玩玉之时,事先要洗净双手。
至于所谓“畏冰”,是指古玉时常近冰,或被冻,则色沁就不活,没有润感,谓之“死色”。有人以为将古玉放在冰箱中冷冻,会使其“通透”和“质坚”,实在是一大错误,这样做可能会使玉质产生裂纹而不可挽救。
“畏火”则是说古玉如果常靠近火或热源,则可能使“色浆”尽褪。“色浆”主要是指玉质的表面光泽和透明度。古玉近火受热,尤其是高温,可导致裂纹的产生,亦可伤及玉质,从而失去光泽、降低透明度。不要说是古玉,即便是新玉,也是一样。
“畏姜水”是说有些人以为“姜水”是除腥除臭之物,可除去古玉的土腥气或腐臭气。实际上,古玉与姜水接触往往会使已有的沁色黯淡无光。如果浸的太久,还会使玉器浑身起麻点,难以补救。
“畏惊气”是指当佩戴者受惊或不慎将玉器跌落在地或碰撞于硬物之上时,玉器重则“粉身碎骨”、轻则产生裂纹。因为重撞之下,内部结构总会受影响,即便是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纹,也是玉器的隐患。所以,玩玉者讲究平心静气,戒惊戒躁,这也是修身养性的内容。

『捌』 良渚玉琮怎么读

良渚玉琮的拼音为:liáng zhǔ yù cóng。

良渚玉琮作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因其具有精美绝伦的纹饰和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巨大的艺术魅力,自古就被嗜玉者所追捧。宋代的一些影青瓷就开始模仿良渚玉琮的造型。

“良渚古玉”它以质地坚韧、造型奇特、纹饰神秘而赢得人们的青睐。良渚玉器品种丰富,已形成了自己的玉器体系,在中国史前玉器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独特地位。

其中的玉琮、玉璧、玉钺和玉锥形器既是良渚文化的玉制品重器,又是学术界争论最为激烈的焦点。

(8)良渚古玉教学反思扩展阅读:

央视综艺频道(CCTV-3)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迎来本季最激动人心的《国家宝藏》国宝之夜,收官盛典。九大馆长再次齐聚国宝舞台,在现场揭晓参考广大网友投票情况、结合各界专家意见的最终进入特展的9件国宝名单。

它们的数字化影像将在故宫博物馆箭亭广场上的中国多宝槅中展出。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良渚玉琮最终脱颖而出,入选9大国宝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也是杭州女婿的韩美林担任本次浙江省博物馆入选特展国宝的揭晓人。玉琮的入选理由是它见证了华夏先民神乎其技的智慧、经天纬地的信仰,见证了五千余年前文明投射至中华大地的灿烂辉光。

知来路,识归途,揭开玉琮之上的雾霭,窥得中华文明多元起源的端倪,明了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方向。

『玖』 求一个关于良渚的传说

良渚玉镯传说

杭州的良渚实在是太不起眼了,既没什么特别的物产,风光也不怎么样,但是自从发现了一批埋藏在地下的玉器后,它的名声在古玉文化史上比任何地方都叫得响。良渚文化的玉器也成为海内外的古玉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宝,特别是那些刻有神秘的神人兽面纹的玉琮,更是令人垂涎。
1998年《钱江晚报》曾登载了一篇文章,说的是在浙北某地的工地上一位民工发现了一个古墓葬,就瞒着其他人,第二天,天没亮,他神不知鬼不觉地钻进古墓里找到了一个良渚玉琮,卖给了当地的古玉贩子,得款两万元。古玉贩子又将玉琮通过走私分子介绍,以10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卖给了澳门的收藏家。据说又有杭州的古玉贩子也染指其中。整个故事曲曲折折,大结局是公安人员抓获了这批贩子,还远赴澳门将玉琮追回,使得国宝未能流失,捣腾良渚古玉的贩子们也鸡飞蛋打,赃款被没收不说,还罚了一笔钱。文章似乎在传递着一个信息,良渚出土玉器是国家的财产,一般人还是别碰为好。
沁色为黑漆古水银沁,黑漆古沁一般都是高古玉器。
其实,报纸没登这类故事之前,杭州很多古玩商也都是不碰良渚古玉的,他们认为那是“高压线”,还是不要碰的好,搞古玩,什么样的古董不能赚钱,干嘛提心吊胆的“玩”那个。
我喜欢玉,从一开始买到的“福寿如意”就是和田玉。这是真正的“玉”,而其他任何被称为玉的南阳玉、岫岩玉只能叫“玉石”。老祖宗经过几千年的选择,最后才选定用最能体现儒家价值观的和田美玉作为“国石”,我们没有理由去背离它,所以除了因为“高压线”之外,从玉质上我也不太喜欢这种“地方玉”。
但是良渚文化的古墓葬,并不像后代的墓葬埋得那么深,5000多年的沧桑又让它们在外表上毫无标记,根本不存在盗墓的问题。

『拾』 良渚古国的良渚人是如何加工玉器的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样,数量众多,又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

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典型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

从良渚、红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外,还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诸多神秘的色彩。

阅读全文

与良渚古玉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