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渗透跨越式教育理念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我国已有不少年头了,实践证明,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能有力地促进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更新,并将更有力地推动教育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我们学校在北师大的专家指导下,三年前就进入了跨越式教学试验。我们作为语文跨越式试验教师,在两年多教学实践中,对低年级如何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跨越式发展进行了探究、积累。
一、 更新观念,注重自主建构
语文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终将是走回传统的模式,我们必须更新观念,从教育思想、基础知识上、基本技能不断培训提升。如何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提高教育质量,网络环境下的跨越式发展试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教研的契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识字、阅读、作文要做到三位一体。前20分钟,完成课程目标时要抓住重点、难点,适当点拨,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验情感。后20分钟以自主学习为主,扩展阅读和写话都与教学目标有关,让学生知识得以巩固、迁移、拓展,最后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 利用资源,落实自主学习
跨越式资源是丰富的,不但包含了体裁不同、形式各样的题材,而且与课文的主题、教学目标有关,深具实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大增加,而且使学生各种能力得到综合性发展,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辟了一片天空。跨越式教学实验中,尊重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权,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
“识字通”资源,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对生字有择重性的学习,比泛泛而学的效果明显。教师检验学习效果,可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进行抽查。如有的字音易读错,让孩子拼读;有的字义难解,可组词、造句,放到语言环境中理解;有的方便记忆,可出字谜、编儿歌和顺口溜等。
“资料城”,以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为主,再让学生讨论交流,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在阅读中学生能轻松大量地识字,知道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用法,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巩固和深化,学生的语言运用效果明显。
“写话”是学生在对学习内容充分感悟之后、自主选择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可以给一定的标题,促使学生深层次加工老师的提问;也可以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地写作,激发了孩子们写作的热情和灵感。
三、 交流提升,实现读写跨越
《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利用跨越式资源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重合作探究,让孩子们在交流中提升语文的能力,实现质的跨越。
『贰』 跨越式阅读的教材在哪里买北师大何克抗教授团队的专著。
跨越式阅读的拓展材料是经跨越式课题学校的一线教师和课题组成员在项目过回程中收集、创编、积答累并整理出来后给课题学校使用的,是内部材料。
何克抗教授等主要的专著有《语觉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书店有售。前两本比较偏学术偏理论,建议一线教师读一读后一本。
另外,课题组还出版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设计与点评》,有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也就是一共三本书,这三本书前半部分有一定的理论介绍和实践操作模型介绍,后半部分主要是来自跨越式课题校的许多教师各年级各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案例,相信这三本书对一线教师的帮助会很大。
『叁』 求《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版本电子版或者PPT!有的话麻烦发一下
同样要,请发到[email protected]
感谢!
『肆』 如何实现PPT幻灯片的跨越式播放
三种方式:
1、对左侧第二张幻灯片点击右键,选择隐藏幻灯片即可。
2、增加篇幅,将第三张放在第一张后面,如果需要演示第二张则把第二张放后面,再显示第三张就再加一张第三张即可。
3、可以用鼠标动作记录软件
『伍』 余胜泉的代表成果
曾主持(或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泛在学习的资源组织模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博士点基金项目《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进化研究》;教育部基础二司委托项目《技术革新未来教学的探索研究》、国家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项目《建设面向农村的教育开放学院,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教育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多媒体作业系统研究》、《评价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多媒体课件点播系统研究》;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项目《国家远程教育支撑系统开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研究》;大型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项目:《佛山市城域教育网络设计与实施》、《东莞市城域教育网络设计与实施》、《广州市荔湾区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其应用方案设计》、《深圳市南山区城域教育网络应用系统总体设计》、《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综合信息平台总体设计》、《北京市石景山区域性教育资源建设与整合》;大型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项目《高等教育出版社立体化出版技术规范与支持环境研究》、《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研究》、《基于“一对一”数字终端的未来学习创新》、《平板电脑教学应用及其支持技术研究》、《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远程教育系统开发项目技术咨询》项目;国家“十五”教育发展规划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国家“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一对一环境下的教学效率提升研究》等有影响的教育信息化项目。在各类杂志与大型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CSSCI收录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60多篇,SSCI/SCI/EI收录论文6篇。部分论文在国内产生过重大影响,具有很高的引用率,出版学术专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新技术与新理念》、《教学软件设计指导手册》,参与编写教材5部、出版科普著作4本,多媒体软件光盘4套,主持开发得到广泛应用的教育信息系统6套。著有个人诗集《意像轨迹》,获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次,排名第二。
代表性成果包括:(1)自1999年起,设计开发“4A网络教学平台”,截至2012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立体化教学网中注册的学习卡数超过一亿。(2)在学习对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一种能更好的支持非正式学习形态、满足泛在学习需求、更好的支持学习资源的群建共享的新型学习资源描述和封装的机制——“学习元”(Learning Cell),这种新的资源组织形式应当满足可进化发展、认知网络联接与共享、支持随需学习、可协同编辑、具备对环境和用户的适应性等要求。(3)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有效推进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开展有200多所学校参与的教学改革试验,出版了专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4)记录与自然共鸣的个人诗集《意像轨迹》。
主要研究方向:移动教育与泛在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学习平台、区域性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生态等。
讲授课程:《教育技术新发展》(研究生);研究生招生方向:知识媒体、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博士生招生方向:计算机教育应用、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主要参与的研究工作
1.2005.12~20010.12:承担中央电教馆规划重点课题《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研究》,主管部门中央电教馆,合作单位是诺亚舟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余胜泉;
2.2005.6~2006.7:承担佛山市教育局的《佛山市信息技术课程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主管部门是佛山市教育局,负责人余胜泉;
3.2005.4~2006.6:承担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的《新课程探究性教育资源建设》,主管部门是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负责人余胜泉;
4.2005.5~2006.5:承担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的《学科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区域性教育资源整合》,主管部门是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负责人余胜泉;
5.2004.4~2004.12:承担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学资源立体化建设规范的研究与网络课程开发模板的设计》,主管部门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人余胜泉;
6.2004.4-2004.12:承担佛山市《佛山市干部在线教育系统设计与开发》(FS40112009D)主管部门是中共佛山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余胜泉;
7.2002.7~2004.6: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波谱库总体系统建设及水体波谱分库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子项《波谱数据库总体方案设计与技术实现》,主管部门是科技部,负责人余胜泉;
8.2002.4~2003.4:承担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中的子项《评价分析与数据挖掘工具研究》,主管部门是科技部,负责人余胜泉;
9.2003.9-2005.9: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探索试验》,主管部门是教育部,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0.2005.9-2008.9:《广州市荔湾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在小学英语、语文、信息技术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学法实施研究,实现这三个学科教学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1.2003.9-2005.9:《佛山市禅城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在小学英语、语文、信息技术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学法实施研究,实现这三个学科教学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2.2002.12-2008.12:《深圳市南山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该项目主要通过在南山区实施信息化教学指导、教育资源整合等措施,整体推动南山区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3.2002.10-2005.10:《广州市东山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在小学英语、语文、信息技术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学法实施研究,实现这三个学科教学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4.2001.12-2002.12: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多媒体作业系统研究》,项目主管单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该项目已于2003年7月经通过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负责人为沈复兴、余胜泉。
15.2001. 2-2002.2:承担北京师范大学青年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网络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16.2001. 2-2001.10:承担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17.2001. 6-2001.12:承担学科四结合总课题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综合课例》研究与开发项目,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18.2001.5-2002.4:《东莞地区教育信息网络设计与实施》,该项目主要内容是建设东莞地区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并开发东莞办公自动化系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网络信息系统。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孙波、余胜泉。
19.2002.2-2002.10:《佛山地区教育信息网络二期工程设计与实施》,该项目主要对佛山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硬件设备进行全面升级、统一开发佛山地区学校的教育信息系统、教育行政管理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并对佛山地区的学校主干教师进行全面的教育技术培训,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孙波。
20.2002.4-2002.6:《珠海市教育信息网络总体规划》,设计了整个珠海市全市教育信息网络的规划方案,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21.2000.12-2002.12: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多媒体课件点播系统研究》,项目主管单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该项目已经通过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项目验收,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22.2000.12-2002.12:主持现代远程教育标准研究项目:《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研究(资源、管理系统、课件互换标准)》,项目主管单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该项目已经通过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项目验收,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23.2000.4-2001.6: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项目:《国家远程教育支撑系统开发》的研究,在国内最早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何克抗、余胜泉主持,本人为项目实际负责人,负责总体设计与开发;该项目已经通过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项目验收以及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24.1999.9-2001.6: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项目:《国家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研究,教育部于2000年4月将该项目转为正式研究项目,何克抗、余胜泉主持,本人实际主持编写《国家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已于2000年5月由教育部正式发布;
25.1999.9-2000.9:创办免费的在线学术杂志《教育技术通讯》,目前该在线杂志已成功发布三十多期,并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211建设项目支持。该杂志已在教育技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赞同,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26.1999.8-1999.11:主持开发《基于WEB的通用题库系统》,采用ASP(Active Server Pages)和COM组件对象模型技术开发,后台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获首届中国互联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大赛(Intel公司与中国电信主办)教育教学类一等奖。本人负责系统的总体设计,组织与监控整个开发过程。
27.1999.1-2000.9: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佛山地区教育信息网络设计与实施》,该项目有三个重点目标:一是建设覆盖整个佛山地区的教育信息网络,建设佛山教委的信息中心;二是开发佛山教委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三是开发网络教学的支持系统。何克抗、孙波、余胜泉主持,本人负责系统的总体设计,并实际主持教学支持平台的开发。
『陆』 什么是跨越式教学
跨越式教学是来指教师根据学自生身心发展的水平、需要与可能,超越知识积累的某些固定的程序,跳过某些知识序列,打破某些知识的顺序,大跨步式地引导学生学习那些对于学生来说较重要和较新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跨越式教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压缩式跨越,“三步并作两步走”,每个阶段都经过,但快速完成,提前进入新知识领域;另一种是跳过式跨越,学习序列出现中断,留下一段未曾问津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