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有:
(1)谁污染,谁治理原则。这是我国借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72年提出的污染者负担原则,于1979年开始实行并写入环境保护法的一项管理原则。实行这个原则,有利于调动企事业单位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性,明确企事业单位治理环境污染的责任,广泛筹集环境保护资金,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2)“三同时”原则。这是我国首创的环境管理原则之一。所谓“三同时”原则是指一切建设项目必须把治理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否则不准开工建设,不准投产使用。实行此项原则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才能有效地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做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综合利用奖励原则。资源和废物是一个相对概念,某一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往往是另一生产过程的资源。综合利用就是要打破行业、部门界限,让一切物质循环往复,充分利用。综合利用“三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一条捷径。但是综合利用涉及到部门、行业之间一系列问题,必须有恰当的经济政策,才能推动其顺利开展。为此,我国实行综合利用奖励的原则,如免费供应、减税、免税、价格补贴、盈利不上交等。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它是指在建设项目动工兴建以前,对它的选址、设计、施工等过程中和建成投产后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和方案。我国从1979年起,开展了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作为一项环境管理制度写入我国环境保护法。
(5)限期治理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是“谁污染,谁治理”这一环境管理原则的具体化,也是环境管理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的指标之一。限期治理制度就是规定工矿企业和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单位的治理期限,到期不治理的,要实行关、停、并、转、迁等行政措施。
(6)征收排污费制度。该制度借鉴国外“污染者支付”的管理原则,也是“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的具体化,是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环境的一项有效办法。
2.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办法及措施
第一、要在课前下功夫认真备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熟悉教材。也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达到理解透彻,融会贯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真正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只有深刻理解教材,才能挖掘教材的精髓,在课堂上才能有系统有条理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二)了解学生。班上学生有哪几个层次,对各层次有哪些需求,防止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消化不良”现象的发生,充分估计授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选择相应的对策。
(三)设计教学方法。考虑怎么教好学生,如何对教材内容进行教法加工,如何安排一节课的全部活动。
第二、认真上好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也下几点原则:
(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
(2)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和强烈的学习欲望。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对一些游戏、故事、活动特别感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必须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以鼓励为主,真正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这样往往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古代关于教学方法的故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均是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的名言,如小学生识字,有相同部首组成的字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师:三个“口”能组成什么字呢?生:品!师:三个“日”呢?生:晶!师:像这种结构的字还有吗?生:有。
师:同学们课后查字典找一找,看看谁找的多明天把它写在黑板上。像这样不仅缩短教学时间,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还可以让学生课外活动充实,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三、课后加大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
并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精选课堂教学习题、作业题。
(一)、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可分口头、书面、思考,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力求能开拓学生知识面,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二)、作业的内容要精选,份量适当,难易适度,并具有层次性、思考性、应用性、开放性。
(三)、作业的规格要统一,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步骤清楚、书面整洁。
(四)、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细致、不漏批错批。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作文必须在下次习作前批改结束,作文批改要有批语,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字迹要工整。
(五)、重视作业的讲评,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及时讲评和纠正。对好的作业要予以表扬,同时督促学生订正错误,对无力订正的学生应进行面批。
第五、注意家校合作。每学期开学召开家长会,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共同商讨教育大计,努力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
(2)校长关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交流扩展阅读:
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教育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等的合理程度;教师的素养,学生的基础以及师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
衡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
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
3. 小学六年级教师经验交流会校长发言稿
我知道,先给我分.我告诉你,觉不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