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蒙古舞天堂舞蹈教学视频大全

蒙古舞天堂舞蹈教学视频大全

发布时间:2020-12-27 17:50:31

㈠ 天堂蒙古舞观后感

元代回族诗人曾描绘了鞭鼓舞的情景:

马乳新桶玉满瓶,
沙羊黄鼠割来腥。
踏歌尽醉营盘晚,
鞭鼓声中按海青。
狞猎归来,人们团聚欢宴,品尝着沁人心脾的喷香的马奶酒,而且敲着鞭鼓,踏歌尽醉。鞭鼓,即挎在身上的长型蚊,据1982年考古发现:赤峰市郊一元代贵族弘吉刺部德薛禅的后裔贵族墓室的壁画上,画着一元代乐队,其中一人便身挎鞭蚊,右手持鞭击之。以手击蚊,边唱边跳,所跳所歌也是对狩猎的歌咏。

击拍而舞是蒙古族古老的习俗。甫宋人盂珙在(蒙鞑备录)中记“国王(指木华黎)出师,亦以女乐随行,率十七、八美女,极慧黠,多以十四弦弹大官乐等曲,拍手为节,甚低,其舞甚异。”与鞭鼓舞不同,这里是“拍手为节”。而在汉族使者眼中感到奇异的不同凡响的舞姿,显然具有浓郁的草原特色。

牧人的艺术像浩瀚的大海,我们只是从大海中拾起几块贝壳,但仅仅这几块贝壳,已足以证明大海的丰富与富有。纵观草原区域的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可以看出:

牧人的艺术与牧人的生活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艺术产生于人的本能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总和,从具创作方式、生存环境、表现内容和功利特点看,它生存于牧人的生活之中,它与草原的生活环境互相依存、相互适应。以民歌为例,牧人在放牧时唱起民歌、热恋时唱起情歌、节日礼宴上的住祝赞,怀念家乡时的情曲,草原生活是人类文化艺术的母体——民间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土壤”和“宝库”。草原生活与牧人的一体关系,反映了艺术活动与生活中的主体——人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草原的艺术具有游牧文化的特征。地处中国北方,辽阔无垠的蒙古草原,是中国骑牧民族的发祥地,骏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勇猛、剽悍的游牧民族在草原上叱咤风云,生活繁衍。马在牧民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牧人与马的亲密关系,由此而形成草原艺术的特征。在文学上,关于马的传说故事与祝贺词数不胜数,在音乐上,有别具风味的马头琴声,在舞蹈中,他们把马的特征和牧人对它的深切的情感融汇在肩部的动作和腿部动作中,马是游牧民族的民间艺术中最为常见的美好形象。

草原艺术的特征不独表现在对马的形象的模拟和摧豢上,还表现在其具有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民族艺术传统上。牧人的文学一歌谣、祝赞词、史诗、民间叙事诗、说书、好来宝,常用马头琴、四胡、三弦或笛子伴奏,无伴奏的“徒歌”也同一定的曲调相结合,有的还辅之以动作。游牧民族是喜爱歌舞的民族,<魏书·高车传>有“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绕歌吟忻忻”的记载,描绘了游牧民族盛大的歌舞活动。在歌舞活动中,往往有说有唱。因此诗歌舞一体构成游牧艺术的另一特征。

㈡ 我们大学有个晚会,求开场白和节目串词,1:歌唱,《草原请你来》2:蒙古舞舞,《天堂》3:民族舞4:

狙击

阅读全文

与蒙古舞天堂舞蹈教学视频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